往日驱车出雁门,几从渔牧到河源。
三泉戛石湍犹小,万壑潨流水正浑。
势落平原通海啸,气蒸恒岳见云屯。
无端忽作崩城怒,似为英雄洗血痕。

注释:

滹沱:地名,在今河北省。

往日驱车出雁门:过去我常常驱车从雁门出发,前往河北的滹沱。

几从渔牧到河源:有时我在河北边陲一带捕鱼放牧,直到黄河源头。

三泉戛石湍犹小:三条泉水冲击石壁,水声仍然很小。

万壑潨流水正浑:万条山沟里的水流得正浑。

势落平原通海啸:地势低平,可以听到海风呼啸的声音。

气蒸恒岳见云屯:热气蒸腾,使恒山的云雾聚集起来。

无端忽作崩城怒:没有什么原因,突然发生山崩,就像愤怒一样。

似为英雄洗血痕:好像是为了那些英雄洗净了他们的血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曾经在河北一带的游历经历,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感受,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首联“往日驱车出雁门,几从渔牧到河源”两句回忆了自己曾经在河北一带的游历经历。诗人曾经驾驶着马车,从雁门出发,一路驱车前往河北的滹沱,有时还会在河北边陲一带的捕鱼放牧,直到黄河源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曾经的游历经历和对河北地区的熟悉程度。

颔联“三泉戛石湍犹小,万壑潨流水正浑”则进一步描绘了河北地区的风景。三泉指的是三条泉水,它们冲击石壁,水声仍然很小;万壑则是形容河北地区山峦叠嶂、沟壑纵横的景象。这句诗通过对比三泉和小水的细微差别,强调了河北地区山水之美。

颈联“势落平原通海啸,气蒸恒岳见云屯”则将视角转向了河北地区的天空。地势低平使得平原上的海啸声能够传遍整个区域,而热气蒸腾则让恒山的云雾聚集起来,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河北地区大自然的雄壮景象。

尾联“无端忽作崩城怒,似为英雄洗血痕”则是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感受。诗人认为,没有什么原因,却突然发生了山崩,就好像是在为那些英雄们洗去他们身上的血迹一般。这里诗人用了一个比喻,将山崩与为英雄洗血痕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危难时刻的忧虑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河北地区风景的描绘和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诗中所描绘的山河壮阔、自然美景也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