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万仞白云封,千古人来忆卧龙。
郭震志豪频倚剑,李躬望重几临雍。
弦歌未坏藏经壁,萍水徒悲过客踪。
独讶题诗安处士,断碑多在最高峰。

诗句释义:

  1. “名山万仞白云封”:形容名山高峻,云雾缭绕。
  2. “千古人来忆卧龙”:诸葛亮被后人尊称为“卧龙”,这里借指诸葛亮。
  3. “郭震志豪频倚剑”:郭震(一作郭璞)字林宗,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和文学家,以文才武勇著称。
  4. “李躬望重几临雍”:李躬,唐朝官员,曾任尚书右仆射等职,与杜甫的诗风相近。
  5. “弦歌未坏藏经壁”:描述寺庙中保存有完好的音乐和经书。
  6. “萍水徒悲过客踪”:比喻人生如浮萍般漂泊不定,行踪不定之人常为他人带来悲伤。
  7. “独讶题诗安处士”:安处士不详,可能是某位隐居不仕的高人。
  8. “断碑多在最高峰”:山峰之巅常有因风雨侵蚀而断裂的石碑,此处可能指名山之巅。

译文:

遥想那巍峨的名山万仞之上,云雾缭绕仿佛封印着千年的时光;无数人前来瞻仰,只为记念那一位卧龙般的智者。郭震将军曾倚剑而立,其志向豪情溢于言表;李躬大人望重一时,多次亲临治理之地。那寺庙之中,琴声歌声犹存,经书古籍安然无恙;那些行迹不定的过客,常让人心生哀愁。我在此独自感慨,那题诗的安处士,不知他如今身在何方?只见那些断壁残垣,大多仍在那最高的山峰之上,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对国家动荡不安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名山、历史人物、文人墨客以及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忆,也有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诗人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洞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