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鸣环从列仙,三回得侍御屏前。
恩深自识龙颜喜,力薄能追骥足先。
清世风云应有合,短檐春色亦堪怜。
床头经史犹狼籍,冷砚寒炉又一年。
【注释】
鸣环:指侍读官的冠饰。
列仙:指仙人。
御屏前:指皇帝面前。
龙颜喜:比喻皇帝高兴。
力薄:力量小,指自己能力不够。
清世:太平盛世。
风云:喻世事。
短檐春色:形容春天的景色很短暂。
床头:指书桌上。
经史:指儒家经典和史书。
狼籍:乱七八糟。
冷砚寒炉:形容生活清苦。
又一年:表示时间过得很快,一年又过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冬至节,是诗人在京城时写的。全诗以“鸣环”起兴,写其侍从皇帝之幸,然后转入自身处境,最后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之情。
首联“十载鸣环从列仙,三回得侍御屏前”,说的是诗人自少年时代入仕以来,一直追随在皇帝身边,先后三度侍奉皇帝,这在古代官场中是很不容易的事。“鸣环”是指佩玉,古时官员戴的头冠上常有玉饰,这里指代官职。“列仙”,指的是那些身居高位、德高望重的仙人。“三回得侍”,说明三次有幸侍奉在皇帝左右。作者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与敬畏之情。
颔联“恩深自识龙颜喜,力薄能追骥足先”则是说,因为受到皇帝的厚恩,所以能够认识并尊敬皇帝;但自己的力量有限,只能追赶上马的骏马的脚迹。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皇帝的感激涕零,也体现了他自知才能不足、努力追赶的心态。
颈联“清世风云应有合,短檐春色亦堪怜”,则是说在当今这个太平盛世里,应该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在一起,共同为国家出谋划策;而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努力充实自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期盼。
尾联“床头经史犹狼籍,冷砚寒炉又一年”则是说自己书桌上的经史书籍仍然凌乱不堪,冷冰冰的砚台和柴火炉子又是一年过去了。这两句既是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与超然,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的思考与感慨。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