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盖论文两不疑,别难方恨定交迟。
霜风万里随王使,月夜何人听杜诗。
望入南山云正白,春生溟海树先知。
与君报国心俱在,矢直衡平欲问谁。
【注释】
送谢侍御按云南: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倾盖论文两不疑:倾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用手掌击地而坐,表示相见以诚。倾盖论,就是两人面对面坐着交谈。
别难方恨定交迟:离别之难让人感到遗憾,因为与朋友相知甚深,所以才迟迟不愿分别。
霜风万里随王使,月夜何人听杜诗:霜风四溢,万里飘零,就像你随王使者远赴云南;月下独行,只有诗人才能聆听到你的《杜诗》。
望入南山云正白,春生溟海树先知:望进南山,只见白云一片洁白;春天到来,大海中的树木最先萌发新芽。
与君报国心俱在,矢直衡平欲问谁:与你共同为国出力的决心始终如一,我愿像诸葛亮那样矢志报国。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五年(746),诗人送别了时任云南太守的好友谢良辅,并赠给他《送谢侍御按云南》一诗。诗中既抒发了与友人别离时的依依不舍,又寄寓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全诗感情真挚深沉,风格清新俊逸。
首联“倾盖论文两不疑,别难方恨定交迟”,意思是说,我们彼此间推心置腹地谈论学问,从没有怀疑过对方。这次分别却令人感到遗憾,因为与朋友相知甚深,所以才迟迟不愿分别。这里既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又表现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颔联“霜风万里随王使,月夜何人听杜诗”,意思是说,在这万里霜风之中,有一位王使正随军前往云南,而在月光之下,又有谁能听到你的《杜诗》呢?这里既写出了王使的威严和威武,又写出了诗人的孤寂和落寞。这里的“王使”是指唐玄宗派往云南的特使。
颈联“望入南山云正白,春生溟海树先知”,意思是说,当我望着南山时,只见白云一片洁白;而当春天到来时,大海中的树木已经先于万物而发芽生长了。这里既写出了大自然的魅力,又写出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这里的“南山”指的是终南山,也就是今天的长安城西面的一座山。这里的“溟海”则是指大海。这里的“树先知”是说春天到来时,大海中的树木已经率先发芽生长了。
尾联“与君报国心俱在,矢直衡平欲问谁”,意思是说,与你一同为国效力的心始终如一,我愿像诸葛亮那样矢志报国。这里的“报国”是指为国家效力,为人民尽忠。这里的“矢直”是指矢志不渝,坚定不移。这里的“衡平”则是指权衡平衡,公正无私。这里的“欲问谁”则是在向读者提问:“你们认为我应该去做些什么呢?”
此诗写于天宝五年(746),当时李白年仅32岁,他与谢良辅的关系非常亲密。谢良辅曾任四川节度使李璘的幕僚、判官等职,曾随李璘出征云南,后改任云南太守。李白送其赴任,写下了这首《送谢侍御按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