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复振衣,高冈出林杪。
下见红尘飞,西望青山小。
【注释】
振衣:整理衣裳。振衣冈,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出林杪:从树林的梢头露出。红尘飞,指人世的纷扰。西望青山小:指远处的青山。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作者登高远眺时所看到的景色。诗人在振衣冈上,整理好衣裳,再整理衣裳,只见高高的山峰从树林的梢头露出,下临尘世间的繁华,而远处的青山却显得那么渺小。诗人用“振衣”二字,表现了他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振衣复振衣,高冈出林杪。
下见红尘飞,西望青山小。
【注释】
振衣:整理衣裳。振衣冈,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出林杪:从树林的梢头露出。红尘飞,指人世的纷扰。西望青山小:指远处的青山。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作者登高远眺时所看到的景色。诗人在振衣冈上,整理好衣裳,再整理衣裳,只见高高的山峰从树林的梢头露出,下临尘世间的繁华,而远处的青山却显得那么渺小。诗人用“振衣”二字,表现了他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书愤五首·其五》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译文: 1. 诗句注释: - 清汴逶迤贯旧京:汴河蜿蜒穿过旧京,即现在的开封。 - 宫墙春草几番生:皇宫的墙边,春天的草又重新生长过。 2. 译文解析: - 通过描绘汴河的蜿蜒曲折和春草的重生,诗人传达了对历史的变迁及其带来的感慨。 3. 赏析与思考: - 通过对汴河和宫墙春草的描述
花落帘栊自好,水归溪涧空寒。 穷达早知有命,不须待诏长安。 注释: 花落:花朵凋零,形容美好事物逝去的景象。 帘栊:指门帘和窗格,这里用来象征家居环境。 自好:自我欣赏,自我满足。 水归:水流回归,这里比喻事物的归宿或命运。 溪涧:小溪流水,常用来比喻人的命运。 空寒:寂静而冷清。 穷达:指境遇的好坏,即贫穷与富有。 早知:早就知道,预知未来。 有命:命中注定。 待诏:等待皇帝的召见
五首其二 诗句: 新月如钩自挂,白露成珠未圆。 石枕藤床秋夜,高人不梦邯郸。 译文: 新月如同弯弯的钩子挂在天空,白露凝结成晶莹的珠子却还未完全消失。躺在石枕和藤床上,在秋天的夜晚,高士不会梦想到远方的邯郸。 注释: - 新月如钩自挂:形容月亮形状像钩子一样高悬。 - 白露成珠未圆:白露时节,露水凝结成珠,但尚未完全消散。 - 石枕藤床:用石头做的枕头和藤制的床,象征简朴的生活。 -
注释: 秋天,江面宽阔,一望无际。山色倒映在江面上,好像坐在船上的人被山的颜色染满了衣裳。黄蝶在花丛中独宿。林梢上红叶飘飞,好像是树上的叶子落了下来。 译文: 秋日里的长江宽广无边,山的颜色倒映在江面上,好像坐在船上的人被山的颜色染满了衣裳。黄蝶在花丛中独自停留。林梢上红叶飘飞,好像是树上的叶子落了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远眺,后两句写近观。 开头两句“秋江一望无际
这首诗是《述祖德颂》,作者不详,但根据内容可知是晋代的作品。全诗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述始(于皇崇祖,植义槁郊) 这部分描述了祖先的功德,强调了他们的伟大和高尚的品质。 第二部分:板荡越疆,神鸟寓巢。 这部分描述了祖先在艰难困苦中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如同神鸟一样,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了栖息之地。 第三部分:回翔故都,革缁正绡。 这部分描述了祖先在回到故乡后,如何通过改革和整顿社会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勇敢和牺牲。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忠臣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以及对牺牲的尊重。 诗句释义: 1. 义正掩衾,泽存束书:意指正义在心,恩情如书。 2. 勇不难死,乖道乃虚:意指勇者不怕死,违背道德的人空虚。 3. 沥血褓婴:意指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 4. 长鲸巨龙,有戟其齿:意指像长鲸巨龙一样强大,拥有强大的力量。 5. 志存赵孤,即陨无悔:意指忠诚于国家
沤篮池头独望,碧水沉沉不流。 注释:沤篮,即荷叶;池头,池塘边。独望,单独地眺望。碧水,深绿的水。沉沉,深沉的样子,形容水的颜色。流,流动。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景象,诗人独自站在池塘边,望着水面上的荷叶和远处的高楼,感受着秋天的气息。 篱草半成萤火,残阳却傍高楼。 注释:篱草,指门前或墙旁的草;成,成为。萤火虫在篱草间飞舞,如同点点星光。残阳,夕阳的余晖。却傍,靠近的意思。高楼
【注释】 溪水上:指溪流。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棍。林间:指树林里。几个:几个流莺。野客:隐士。关情:牵挂、关心国家大事。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人在春水初涨的溪上,偶遇几只流莺,遂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小诗,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关心。 首句写春水之涨。次句写流莺之啼。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野客”一词是说作者隐姓埋名,身居山林,不问世事,故云“半醒半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桃花盛开,柳树翠绿,山峰连绵,江水流淌,太阳西落。旧日的燕子,今年飞去又飞向谁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春天的景象。首句以桃花、柳树、山、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第二句通过对比“旧日”与“今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则通过对燕子的描写,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注释】:密云欲雨不雨,桃花将开未开。 日暮小楼凝望。江南燕子归来。 译文与赏析: 我坐在小楼上久久凝视远方,天边乌云密布,似乎就要下雨了;可它却迟迟不见下一滴雨。我看着桃花,想它该是快开了,可又觉得还没完全开放。 眼看天色要晚,我依然凝神远眺。忽然,一群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注译】:“三首”指这三首诗。“其一”是第一首诗的意思。 “密云不雨”,用拟人手法写天气变化莫测。“桃花将开未开”
郊坛分献再得四渎 宿氛销尽夜无烟,万燎光长复道连。 陟降祥如水行地,祼将心与月当天。 羽衣道士通仪节,白发牺人说豆笾。 犹记策名分献日,去年风景似今年。 释义: 郊坛的分献仪式再次举行,得到了四方河流的水源。夜晚没有烟雾,万道火光照亮了道路,升旗和降旗如同水流一般。祭祀时,内心与月亮一起高悬,祭品和酒器摆放整齐。还记得上次策名分献的日子,去年的风景与今年相似。 译文: 在郊坛举行的分献仪式上
注释:采桑女子在下长洲,桑叶绿如金银制成的首饰。 幼妇们知道如何养蚕,缫丝织成了黄色的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宁静。首句"采桑下长洲,桑叶绿如钿。"写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桑树成荫,绿叶如金,美丽动人。第二句"幼妇解眠蚕,缫丝织黄绢。"描写出了蚕丝被采摘之后,妇女们便开始缫丝,用它制成黄色的绢。最后一句"吴侬软语,道尽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稹,他生活在唐朝时期。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它描绘了庆成宴的场景,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热闹而喜庆的氛围中。诗中的“彩旗珠纛舞晴风”形象地描绘了宴会上热闹非凡的景象,彩旗和珠纛在风中飘扬,为宴会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接着,“香案前头玉陛东”则描绘了皇帝的位置,位于宴会的中心位置,象征着尊贵的地位。 在这首诗中
【注释】郊坛:指天子祭祀天地的场所,在今北京市南苑。候驾:等待皇帝到来。御座:指帝王坐的地方。亭亭:形容高而直立的样子。朵云:像云朵一样,比喻高耸。行宫:指天子临时居住的宫殿。氤氲(yān yūn):香气浓郁的样子。风旂(qiú):旗,一种旌旗。缭绕:缠绕。午漏:古代计时器中的一种,即日晷。阁外闻:指在门外可以听到。贵戚:尊贵的皇族和大臣。赐衣:赏赐的衣服。锦绣:用各种丝织品做成的图案
注释:樱桃树上果实累累,清光洒落在空旷之处。一天都没有风,红果突然自行掉落。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以樱桃树为题材,描绘了春天樱桃树繁花满枝、果实累累的景象。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樱桃果实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孟春陪庙祀 阙角钟鸣寝殿开,羽旗鳞甲绣成堆。班齐禁旅分行入,拜罢宫盘捧胙来。 九庙神灵同日降,四时霜露及春回。 庙街出外频翘首,一道笙歌绕地雷。 注释: 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也指春天开始的时候。陪:陪同。庙祀:祭祀活动,特指在庙宇中举行的祭祀活动。阙(quē):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即宫殿、楼阁的屋顶四面各加短墙,中央开门,两侧有廊,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角:这里指宫殿的门。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