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清则无鱼,至察则无徒。
山薮贵藏疾,大川恒纳污。
仲举见已晚,元礼陨其躯。
疾甚乃主乱,反以瑕败瑜。
嘉木未易茂,荆棘可胜诛。
所以明哲士,但在守德隅。
周诗歌猃狁,薄伐不穷驱。

《感兴三首·其二》是南宋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诗的原文:
    至清则无鱼,至察则无徒。
    山薮贵藏疾,大川恒纳污。
    仲举见已晚,元礼陨其躯。
    疾甚乃主乱,反以瑕败瑜。
    嘉木未易茂,荆棘可胜诛。
    所以明哲士,但在守德隅。
    周诗歌猃狁,薄伐不穷驱。

  2. 诗句注释:

  • 至清则无鱼:清澈到极点就没有鱼存在。
  • 至察则无徒:极度挑剔就没有同伴。
  • 藏疾:隐藏疾病。
  • 纳污:容纳污水。
  • 仲举:东汉末年名士祢衡,字正平,才华出众但为人傲慢,被排挤后郁郁而终。
  • 元礼:三国时蜀汉名臣费祎,因反对宦官黄皓,为魏军所杀(一说为赵云)。
  • 疾甚乃主乱:病重的人会作乱。
  • 反以瑕败瑜:反而因为小缺点毁掉了美玉。
  • 嘉木:良木。
  • :荆棘。
  • 明哲:明智、有智慧的人。
  • 周诗:《诗经》中的《六月》,歌颂周文王出征猃狁(北方游牧民族)的胜利。
  • 薄伐:轻率地征伐。
  1. 翻译:
    至清则无鱼,至察则无徒。
    清澈得无法生存鱼,过于苛责则没有同道者。
    山野藏匿着疾病和危险,大海接纳着污水与污泥。
    仲举见识太晚,元礼英年早逝。
    疾病严重才导致动乱,反而因为小缺点毁掉了美玉。
    良木难以茁壮成长,荆棘可以轻易铲除。
    因此明智之人只需守护道德的边角。
    周朝的诗歌歌颂猃狁之战,周文王不急于追求彻底的胜利。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至清”和“至察”,表达了过度追求完美可能导致的人际关系疏离,以及过分苛刻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也反映了刘基对于理想中的政治清明与个人修养的看法。在政治层面,他倡导宽容、包容和适度,强调在保持政治清明的同时,也要注重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在个人修养上,他主张保持谦逊,避免因小失大,同时也强调要坚守道德底线,不为名利所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