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斧为薪,不异蒿与草。
白璧劘为泥,安睹为至宝。
虽有文章姿,积瘵苦萦抱。
芳春失欢娱,白日成懊恼。
六经笺疏繁,一变畴至道。
意盛岁遄徂,荣华倏枯槁。
伏枥心尚雄,凌霜干须老。
造物苟曲全,安能遂卑小。
注释
自惜二首 其二:这两句是说,即使有满腹的才华,也只能为别人所利用,自己却要忍受贫贱之苦。
青松斧为薪,不异蒿与草。
白璧劘为泥,安睹为至宝。
这两句比喻诗人虽怀才不遇,但并不因此而气馁,仍能安于贫贱,像青松和白璧一样。
虽有文章姿,积瘵苦萦抱。
虽有文章(指自己的诗文)的才华,却长期受病痛的折磨。
芳春失欢娱,白日成懊恼。
春天本应欢乐,可诗人却失去了欢乐;白天本应明朗,却成了烦恼。
六经笺疏繁,一变畴至道。
《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经过注解和疏释,成为儒家的基本教义。
意盛岁遄徂,荣华倏枯槁。
意气旺盛时,一年就迅速过去了,荣华富贵转眼间消失。
伏枥心尚雄,凌霜干须老。
在马槽里休息的骏马雄心犹存,经受霜雪考验的树木仍然苍老。
造物苟曲全,安能遂卑小。
造化(自然)既然这样安排(让诗人),又怎能使一个平庸之辈终归低微呢?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杜甫流寓夔州,生活困顿,心情郁闷。这首诗是他“自咏”之作,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贫贱终身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开头两句用反诘句式,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不满。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有满腹才华,但却不能施展抱负,只得忍受贫贱之苦。接着两句通过比喻,表现了诗人虽然怀才不遇,但却安于贫贱,如青松和白璧一样不受世俗污染。
中间八句写诗人因遭逢乱世而产生的感慨。诗人感叹尽管自己有才华,但只能被他人所使用,自己却要忍受贫困和病痛的折磨;春天本是欢乐的时光,但自己却失去了欢乐;白天本是光明灿烂的时刻,但自己却成了烦恼。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志向。他认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使遭受挫折和失败,也能重新振作起来。
最后四句以议论结束全诗。诗人认为,既然造化如此安排(让他),他又怎么能使自己变得卑微呢?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