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环山径未平,又驱小蹇问荒城。
携来远翠供今夕,领得空香悟此生。
松听涛声惊寺寂,月涵秋影报窗晴。
应知尘事消于静,清梦惟同野鹤盟。
重宿净梵寺
红叶环山径未平,又驱小蹇问荒城。
携来远翠供今夕,领得空香悟此生。
松听涛声惊寺寂,月涵秋影报窗晴。
应知尘事消于静,清梦惟同野鹤盟。
注释:
- 这首诗是作者在重访净梵寺时所作。
- 首句“红叶环山径未平”,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红叶环绕着山路,尚未铺平,给人一种秋天的萧条感。
- “又驱小蹇问荒城”,诗人骑着小马再次来到这个荒凉的城池。
- “携来远翠供今夕”,携带着远方的绿意来到今晚,形容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 “领得空香悟此生”,闻到空气中的香气,让诗人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 “松听涛声惊寺寂”,松树听着涛声,使寺庙恢复了宁静。
- “月涵秋影报窗晴”,月光映照着秋日的景色,给窗子带来了晴朗的氛围。
- “应知尘事消于静,清梦惟同野鹤盟”,应当知道世间的纷扰都会随着平静而消散,只有清澈的梦想和与野鹤结盟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句通过描写秋天的红叶和未平的山路,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诗人骑马来到荒凉的城池,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第二句“携来远翠供今夕”表达了诗人带着远方的绿意来到今晚,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珍视和欣赏。第三句“领得空香悟此生”更是点明了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感受,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表达了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诗人描述了松树听涛声而引发的寺庙宁静,以及月光映照着秋日景色给窗子带来的晴朗氛围。这些细节描写既营造了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应知尘事消于静,清梦惟同野鹤盟”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指出世间的纷扰都会随着平静而消散,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地实现梦想和自由。这种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