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妾似花,只似莲心苦。
折藕复牵丝,生为多情误。
【解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全篇以“采莲”为线索,写一个女子在采莲时触景生情,由乐而生悲,由喜而转忧的情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不幸的哀怨。
其一,“人言妾似花”,此句点明题意,即诗人自比为一朵荷花。“人言”二字,是说别人议论纷纷,认为她美如莲花。这既是对自我美貌的自评,也暗示了丈夫对她的喜爱。“妾”字,指诗人自己。“似花”二字,既表明了诗人自己的形象美,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其二,“只似莲心苦”,这是说荷花的外表虽美,但内心却是痛苦的。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荷花与美人相提并论,突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用“莲心苦”来比喻内心的痛苦,既有比喻的巧妙之处,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其三至五,这三句是全诗的重点所在。“折藕复牵丝,生为多情误”,“折藕”指的是采莲的动作,“牵丝”指的是牵藕时发出的声音,都是采莲时所做的事情。诗人用这些细节来表现自己在采莲时的所见所感,从而引出下一句的“生为多情误”。“生为”二字,说明诗人一生都在为多情所困。“多情”二字,既是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概括。这里的“多情”既是指多情的女子,也可以理解为多情的人。“误”字在这里既是指被多情所误,也可以理解为被生活所误。总之,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一句“妾身寄人间,随君归去住”,诗人用“寄人间”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也表现了她对未来的期待。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也表现了她的人生观。诗人通过这一结尾,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译文:
人们都说您像我一样美丽,可我像莲子般苦楚。
折下莲叶又牵起丝线,本是生性多情却遭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之一。诗人借采莲女口吻抒发了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幸遭遇的感慨。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采莲女的外在形象,后半部分则集中写采莲女的内心感受。前半部分写采莲女美丽的容貌和动人的歌声;后半部分写采莲女因多情而被丈夫遗弃的痛苦。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优美,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