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东下长滩险,落日名山望眼凝。
石径斜回丹嶂曲,瑶池半落白云层。
功名老我无家客,丘壑谁知有发僧。
洗耳泉声清不寐,坐观霜月上冰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扁舟东下长滩险,落日名山望眼凝。
这句描述了诗人乘坐扁舟在长滩上航行,面对落日下的名山景色,眼神凝固。这里的“扁舟”指的是小船,“长滩”表示宽阔的河滩,“落日”指的是太阳将要落下的景象。“名山”指的是有名的山,“望眼凝”表示凝视、注视。石径斜回丹嶂曲,瑶池半落白云层。
这句描述了山路蜿蜒曲折,如同丹色的山峰一般,而瑶池则被白云覆盖着,显得朦胧。这里的“石径”、“丹嶂”和“瑶池”都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词语,分别指的是山路、红色的山峰和仙境般的瑶池。功名老我无家客,丘壑谁知有发僧。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没有家的客人,而对隐居生活的僧人有所了解。这里的“功名”指的是功名利禄,“老我”表示自己已经年老,“无家客”是指没有家的人,“丘壑”指的是隐居的地方,“发僧”是指僧人。洗耳泉声清不寐,坐观霜月上冰藤。
这句描述了泉水的声音清澈,使得诗人无法入睡,而是静静地坐着观察霜月和冰藤。这里的“洗耳”指的是清洗耳朵,以形容泉水的清澈;“泉声”指的是泉水的声音;“不寐”表示不能安眠;“坐观”表示静静地观看;“霜月”指的是降霜的月亮;“冰藤”指的是结冰的藤蔓。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