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半岧峣峻阁开,自公多暇兴悠哉。
凭虚几见空王在,结夏谁招使者来。
贝叶迎风翻鹿苑,香云散雨落蜂台。
倚阑欲和阳春曲,惭愧登高作赋才。

【注释】

  1. 万佛楼:即五台山的显通寺,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境内。
  2. 岧峣(yao ya)峻阁(gu):高耸入云。
  3. 自公:指诗人自己。多暇:空闲时间多。兴悠哉:兴致很高。
  4. 凭虚:指凭窗而望,空王在:指佛祖。
  5. 结夏:指夏天。谁招使者来:指谁邀请了朱使君来。
  6. 贝叶:梵语音译,是佛教经典中记载佛陀说经说法时所用的经本,也泛指佛教经典。鹿苑:古印度佛教圣地,位于今印度北部恒河以北地区。
  7. 香云散雨落蜂台:形容香风吹动,如云雨般洒落在花台上。
  8. 倚阑:靠在栏杆上。阳春曲:《乐府诗集》中有《阳春白雪》,原为战国时期楚国民间歌曲,后为楚声。这里指作者所要唱的曲子。
  9. 惭愧:表示歉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朱使君同游五台山登万佛楼时的即兴之作。全诗以“夏日登万佛楼次朱使君韵”为题,描写了夏日登万佛楼所见美景及自己的感受。
    首句“天半岧峣峻阁开”,写登上万佛楼所见之景。“天半”、“岧峣”皆形容万佛楼的高峻、巍峨,“峻”字点出这座楼建筑雄伟,气势非凡。
    第二句“自公多暇兴悠哉”,点明诗人和朱使君同游的原因——闲暇之余,心情舒畅。
    第三句“凭虚几见空王在”,写诗人凭窗远眺,看到佛祖的身影出现在佛堂之中。“凭虚”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作者凭栏远眺的情景。
    第四句“结夏谁招使者来”,表达了诗人对朱使君邀请他来到五台山游览的喜悦之情。“结夏”意为炎热的夏季,而“谁招使者来”则暗示了朱使君的邀请使得炎热的夏季变得凉爽起来。
    第五句“贝叶迎风翻鹿苑”,描绘了一幅贝叶飘荡、香气四溢的画面。贝叶是指佛教经典中的经文,而“翻鹿苑”则意味着这些经文被风吹起,在空中翻飞,仿佛是在讲述着佛陀的故事。
    第六句“香云散雨落蜂台”,进一步描绘了一幅香风吹动、花瓣飘落的画面。这里的“香云”指的是花香四溢,而“雨落蜂台”则暗示了这些花瓣被雨水打湿,落在了花台上,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倚阑欲和阳春曲”,表达了诗人想要唱歌的愿望。这里的“阳春曲”可能是指一首欢快的歌曲,或者也可能是指一种乐器名称。总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愿望。
    整首诗以夏日登万佛楼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诗人也借此机会与朱使君共度了一个愉快的夏日时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