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洞天三十六,第一小有在王屋。
日精东峙月华西,群峰历历如奴仆。
阳台之畔紫微宫,仙人往往住其中。
绝顶有泉名太乙,天地一气总鸿蒙。
济水之源却在此,滚滚直走黄河底。
清流不与浊流同,荡涤垢秽视诸侯。
我欲游之尚不得,孙公磊落纵冥搜。
千峰万峰入题品,兴阑更醉济池头。
太守虽云具轩冕,一室无营馀寸管。
鹿驯鹤舞空无人,构亭临池曰性懒。
孙公洞庭同社者,一到吾亭便疏散。
四明山人自洛阳,与公谈笑倾壶觞。
丈夫意气何新故,布衣肯羡侯与王。
兴来又觉嵩山好,二室三花春未老。
闲从子晋学吹笙,转向淮南探鸿宝。
孙公孙公真好奇,游成五岳鬓犹缁。
试把扁舟洞庭去,吾将一叶来相随。

王屋游同诸友

天下名山三十六,第一小有天在王屋。

日精照耀东边,月华辉映西边,群峰历历如奴仆般服侍。

阳台边的紫微宫,仙人常常居住其中。

绝顶有泉名太乙,天地之气汇聚于一气中。

济水之源却在此地,滚滚直走黄河底。

清流不与浊流同,洗涤污垢看待诸侯。

我欲游此山却未得,孙公磊落纵情寻访。

千峰万峰入题品,兴尽更醉在济水之滨。

太守虽具轩冕之冠,但一室无营余寸管。

鹿驯鹤舞空无人,构建亭台临水曰性懒。

孙公与洞庭共社者,一到吾亭便散去。

四明山人自洛阳,与孙公谈笑饮酒壶觞。

丈夫意气何所新,布衣也愿羡侯王。

兴来又觉嵩山好,二室三花春色正浓。

闲从子晋学吹笙,转向淮南探鸿宝。

孙公孙公真好奇,游遍五岳鬓毛仍黑。

试把扁舟往洞庭,我要随他一同去。

【赏析】

这是一首七古诗。诗中描绘了王屋山的秀丽景色、神奇传说、幽雅环境,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时的愉悦心情。

首联点题:天下名山三十六,王屋为天下三十六洞天的第一名。“小有天”指王屋山。

颔联写王屋山的胜景。日精指太阳的光辉;月华指月光。这里说日精照耀着东方,月华辉映着西方,群峰历历如奴仆侍奉左右。这两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王屋山的秀美壮观。而“奴仆”二字则暗含了作者对王屋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明作者并非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自然景观,而是怀着一颗超脱俗世、向往自然的心境去领略它们的美。

颈联写王屋山的自然美景和传说故事。阳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居所;紫微则是天上的宫殿名。这里借代指代神仙们居住的地方。这两句通过描绘神仙们在这里居住的情景,进一步突出了王屋山的神奇美丽和令人向往。而“仙人往往住其中”则表明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仙人居住。

尾联写作者对王屋山的感受和期待。“绝顶有泉名太乙,天地一气总鸿蒙”,意为王屋山上有一口名为太乙的泉水,它是天地之间万物生成的根源所在。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对王屋山的深厚感情,因为这里是他心中理想的栖息之所。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王屋山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