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塘客萃止,待月欣举觞。
今夕胜昨夕,已见生东方。
澄空敛烟雾,弥觉清辉扬。
初犹树枝杪,俄顷天中央。
徘徊临广除,白露沾衣裳。
弦望信有度,明晦何能常。
良时不屡值,对此宜乐康。
毋容外物累,长近君子光。
中秋对月
林塘客聚止,待月欣举觞。
今夕胜昨夕,已见生东方。
澄空敛烟雾,弥觉清辉扬。
初犹树枝杪,俄顷天中央。
徘徊临广除,白露沾衣裳。
弦望信有度,明晦何能常。
良时不屡值,对此宜乐康。
毋容外物累,长近君子光。
注释:
林塘:树林和水塘。
客聚止:客人聚集在一起。
待月欣:等待月亮而高兴。
已见生东方:已经看到了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东方。
澄空:晴朗的天空,澄清的云雾散尽。
弥觉:更加觉得。
枝杪:树梢。
广除:广阔的台阶或平台。
弦望:指农历每月十五的望夜。
良时:美好的时光。
不屡值:不是经常遇到。屡,屡次。
君子光:贤人的光辉,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品德高尚之人的赞美之情。
首联“林塘客聚止,待月欣举觞。”描述了中秋之夜,林塘边的客人聚在一起欣赏月亮饮酒的场景。这里的“林塘”指的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而“客聚止”则表达了人们在月光下相聚欢庆的情景。在古代,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典活动,而赏月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项。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宁静、温馨的氛围。
颔联“今夕胜昨夕,已见生东方。”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变化。诗人发现今晚的月亮比昨天更明亮,甚至还能看到它从东方升起的情景。这里的“胜”意味着胜过、超越,表达了诗人对月亮变化的喜悦之情。而“已见生东方”则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从东方升起的过程,使得月亮仿佛从地平线上探出头来,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壮丽的感觉。
颈联“澄空敛烟雾,弥显清辉扬。”紧承上联而来,继续描述月亮的美景。这里使用了“澄空”一词来形容天空的清澈和明朗,而“敛烟雾”则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云彩逐渐消散的景象。同时,诗人还强调了月亮的光芒如何更加明显地展现出来,使得整个夜晚都被照亮。
尾联“初犹树枝杪,俄顷天中央。”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位置变化。诗人发现月亮最初只是挂在树枝的顶端,然而不久之后就升到了天空中央。这里的“初犹”和“俄顷”都表示时间的短暂和快速变化,使得月亮的变化显得更加迅速和神奇。同时,这也象征着人生中的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
最后两联“徘徊临广除,白露沾衣裳”和“弦望信有度,明晦何能常”,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徘徊的情景以及月亮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月亮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品德高尚之人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赏月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时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品德高尚之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