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闻二朗过东篱,是我巾车入郭时。
公府檄多征雀角,山斋几独闭乌皮。
叶深风径秋难扫,稻熟霜田午易炊。
垣户寂无童子应,一竿修竹见题诗。
昨夜听说二郎神经过东篱,那时我乘坐巾车进入京城。
公府的公文很多征召像雀角般锋利,我的山居生活几时独自关闭乌皮书案。
深秋时节树叶茂密风径难以打扫,成熟后的稻谷在中午容易煮饭。
围墙的门户寂静没有人来应门,只看见一竿修长的竹子上题有诗。
注释:
- 昨闻二朗过东篱:昨天夜里,我听说二郎神经过东篱。
- 是我巾车入郭时:那时候我刚进入京城做官。
- 公府檄多征雀角:官府的公文很多,就像用雀角(尖锐)一样锐不可当。
- 山斋几独闭乌皮:我的山居生活几乎整天都在闭门不出。
- 叶深风径秋难扫:树叶茂密,秋天的时候风也大,所以很难打扫干净。
- 稻熟霜田午易炊:成熟的稻田中午时分更容易做饭。
- 垣户寂无童子应:围墙的门户寂静无声,没有小孩子回应。
- 一竿修竹见题诗:看到一根修长笔直的竹子上写着这首诗。
赏析:
这首是诗人隐居山中,不与世俗往来之作。全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昨闻二朗过东篱”,诗人以二郎神过东篱为引子,引出自己的归隐之意。二郎神是道教中的神仙,象征着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一神话传说,表明了自己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
诗人描述了自己进入仕途后的生活。“是我巾车入郭时”,意味着他刚刚踏上仕途之路,开始忙碌的政务工作。而“公府檄多征雀角”,“山斋几独闭乌皮”则反映了他面对繁重的公务压力和孤独的生活状况。这两句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辛酸。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隐居决心。“叶深风径秋难扫”,形象地描绘了深秋时节山林的萧瑟景象;“稻熟霜田午易炊”,则展现了农田丰收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些描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
最后一句“垣户寂无童子应,一竿修竹见题诗”,则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情寄托。“垣户寂无童子应”,意味着他的隐居之地十分宁静,没有外人干扰;“一竿修竹见题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慨和欣赏。这些描述都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韵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