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明水碧映郊墟,地近先人墓下庐。
涧冷露蘋香易荐,林喧风木恨难除。
泣残乌鸟山原静,卧去麒鳞石藓疏。
野奠岁时经伏腊,村中来往有柴车。

【注释】甲寅:宋神宗熙宁九年。即事:纪事,记叙事物。沙明水碧映郊墟:指春天水涨,沙白岸绿的景色映照着郊外村落。地近先人墓下庐:靠近祖先墓地的简陋房屋。“冢”是坟,“先人墓”就是祖先的坟墓。涧冷露蘋香易荐,林喧风木恨难除:指春天水涨,沙白岸绿的景色映照着郊外村落。山涧里冷清,野草上露水沾湿了草丛,香气容易散发出来。树林中喧哗,树梢间飘动的风声令人感到惆怅,难以消除心中的痛苦。泣残乌鸟山原静,卧去麒麟石藓疏:指春天水涨,沙白岸绿的景色映照着郊外村落。山上鸟鸣凄凉,原野上的草木也显得十分安静。卧在麒麟石上,只见石缝中长满了苔藓。野奠岁时经伏腊,村中来往有柴车:指春天水涨,沙白岸绿的景色映照着郊外村落。每年这个时候,村里的人们祭祀祖坟,用柴火做饭。村中来来往往的都是用柴车运粮食、草料等回家的村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江边的所见和所感,后四句写江边村落的风俗人情。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两句写诗人在江边的所见和所感。“水碧沙明”是春日江畔的特有景色,诗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我”观“他”,写出江边的景色,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清明的天气”、“水碧”与“沙明”。

颔联两句写诗人在江边的所见和所感。“涧冷露蘋香”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江边山涧之景,“苹香”是指秋末冬初时,山涧里冷清,野草上露水沾湿了草丛,香气容易散发出来;“林喧风木恨难除”是写诗人所听到的声音,“风木恨”指树梢间的风声令人感到惆怅,难以消除心中的痛苦。这两句既写出了江边的自然风光,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思念先人的心情。

颈联两句写诗人在江边的所见和所感。“泣残乌鸟山原静”是说山上鸟鸣凄凉,原野上的草木也显得十分安静;“卧去麒麟石藓疏”是说卧在麒麟石上,只见石缝中长满了苔藓。这两句既写出了江边的自然风光,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思念先人的心情。

尾联两句写江边村落的风俗人情。“野奠”是祭祖的意思,“伏腊”是冬天的习俗,这里指祭祖的时候。诗人在江边的所见和所感以及江边村落的风俗人情,都表现了他思念先人的心情。

这首诗是苏轼于熙宁九年(1076年)任徐州知州时所作。当时,苏轼正在徐州城外的龟山游玩赏月,看到江边一带风景优美,就作了此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