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曾从燕市游,酒人聚饮日无愁。
羽林健士都虚籍,车骑材官任白头。
输挽东南真竭力,经营西北岂虚谋。
只今烽火频年急,便是乡关也系忧。

【注释】

1、燕市:古时指京城长安。

2、羽林健士都虚籍:羽林军是唐玄宗所设的精锐部队,因战乱后大部分散失,故有“虚籍”之称。

3、输挽:输送粮食和财物以供给军队的需要。

4、经营西北岂虚谋:经营西北,并非空谈。

5、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6、系忧:挂念,忧虑。

【译文】

怀念过去曾从京城长安出游的日子,那时酒人在座畅饮,整天无忧无虑。

现在羽林军的士兵大多已失去踪影,车骑和材官也多已白发苍苍。

他们为东南运送粮草,为西北的经营出力,难道只是说说而已吗?

如今烽火频繁传来边关告急的消息,我怎能不挂心牵挂家乡呢?

【赏析】

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诗人晚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任司马之职。诗人通过追忆往昔和现实生活的感受,表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既有深沉的历史感伤,又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首联写诗人早年在长安游历时的愉快心情。

“忆昔”两句写诗人年轻时在京华游览的情景。“燕市”,即京城长安。诗人回忆当年与友人一起在长安城郊游玩时的情景。他饮酒赋诗,畅叙友情,终日欢乐,无忧无虑,表现出一种旷达的胸怀。

颔联写长安城中的羽林军士兵和车骑材官们,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许多都已失去了踪影,而那些老弱残兵也都白发苍苍,形容他们的艰苦生活和他们为国家的付出。

颈联写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忧虑和感慨。“输挽”一句写出了当时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措施,如输送物资给边疆地区等;“经营西北”则暗指当时吐蕃的威胁,表明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这两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尾联写诗人看到烽火不断传来边关告急的消息时,不禁感到自己也应该为保卫国土而努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系忧”一词既指挂念故乡,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担忧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