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苦秋夜长,亦怯秋气凉。
无人可解说,岂复厌啼螀。
【译文】
长夜漫漫难入眠,寒气逼人心更寒。
无人诉说心中事,怎不怨恨秋蝉声。
【注释】
- 子夜秋歌:古代乐府诗题。子夜是十二律吕之一,相当于现代的“五更”。这里泛指深夜。
- 四:第四句。
- 苦:痛苦地。
- 故园:故乡。
- 怯:害怕。
- 厌:讨厌。
- 说:解释。
- 复:又。
- 岂:难道。
- 啼螀(jiǎn):蝉。古人常用蝉鸣来比喻悲愁之声。
【赏析】
《子夜四时歌》为南朝齐武帝时期所编,是一首描写四季景物变化的诗歌。此诗写深秋之夜,作者因思念家乡而难以成眠。诗中以“苦”字开头,描绘了作者对长夜漫漫和秋夜寒意的恐惧。接着写到无人可与自己共话心曲,更加增添了孤独凄凉之情。最后,以“岂复厌啼螀”一句表达了对蝉鸣的厌恶,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和孤寂。全诗语言简练而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