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玄玄,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
好山浩劫知几度,不与景物相推迁。
我来不见徒悽然,孤卢高出古松顶,第有老猿接臂相攀缘。
【注释】
太和:古地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张三丰故居在太和山中。九渡:九个渡口,即洛阳附近的河阳渡、渑池渡、洛口渡等。南岩:山名,在洛阳南边。紫烟:《列子》载张良遇黄石公于紫云台上,因称紫气为祥瑞。此指张三丰隐居之地。徒:徒然。老猿:指猿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寻访张三丰故居后写的一首吊古之作。诗人先写故居的地理位置,再写故居周围的自然风景,最后写到故居中的猿猴。全诗意境优美而深沉,感情凄怆而真挚。
首句“太和山寻张三峰故居”交代了题旨,点明了诗人寻访的对象——张三丰故居。
第二句“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描写了诗人在山中找到一处幽静之所。这里“九渡”是指洛阳附近的九个渡口;“紫烟”则是指张三丰居住的南岩山巅,那里常常有紫色的烟雾缭绕。
第三句“好山浩劫知几度”,诗人感叹这座好山遭受了多少浩劫,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山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四句“不与景物相推迁”,诗人认为这座好山是不会随着景物而改变的。这里的“推迁”指的是变化、更替。诗人通过对这座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第五句“我来不见徒悽然”,诗人来到故居后发现故居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孤零零的卢,显得十分凄凉。这里用“孤卢”来代指故居,表达了诗人对故居的思念之情。
第六句“孤卢高出古松顶,第有老猿接臂相攀缘”,诗人看到故居中的孤卢已经高出古松顶了,而且还有老猿正在攀着它的树枝相依相伴。这里的“第有”表示只有;“接臂相攀缘”则形容老猿与孤卢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这两句诗,诗人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故居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居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回忆。
整首诗意境优美而深沉,情感凄怆而真挚。诗人通过对太和山寻张三丰故居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居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孤卢、老猿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故居环境,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时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