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一相送,郊云黯不飞。
潼关何处是,孤雁独西归。
柳暗秦川失,天高陇树微。
如何向歧路,春色正芳菲。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则假归,即以假借之名还乡。诗人用“千里一相送”点出送别的地点;又用“郊云黯不飞”写送别的环境;用“潼关何处是”写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1)注释:本句意思是说,我送你到潼关,你往哪里走?(2)注释:本句意思是说,我送你到了潼关,你到哪里去?(3)注释:本句意思是说,我送你到了潼关,你往哪里走?(4)注释:本句意思是说,我送你到潼关,你到哪里去?(5)注释:本句意思是说,我送你到了潼关,你到哪里去?(6)注释:本句意思是说,我送你到了潼关,你到哪里去?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诗人被贬为岳州司马。他送友人王则回原籍时,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全诗从渭水边分别写起,然后写到灞陵桥、潼关,最后写到长安城,结构紧凑,感情深厚。
首联“千里一相送”,写出两人远道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一个“一”字既写出送别的人很多,也写出了送别时的情景。一个“遥”字,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彼此在长安城遥望的情景。
颔联“郊云黯不飞”,描写的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的情景。诗人将“郊云”比作“孤雁”,将“秦川”比作“失路之人”,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颈联“柳暗秦川失”,描写的是诗人目视友人远去的情景。在这里,诗人将“秦川”比作一条大河,将“陇树”比作河边的柳树。这样写,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凄凉景象,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尾联“春色正芳菲”,描写的是诗人目送友人返回长安城的情景。在这里,诗人将“岐路”(指长安城外通往皇宫的道路)比作“桃源”。这样写,既突出了长安城的繁华和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