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刹虚亭古墓平,幽闲地上一僧行。
初疑废井人烟绝,又见丛林佛火生。
夹道白杨翁仲影,绕篱红杏子规声。
芳魂艳魄增惆怅,日拥沙堆半过城。

春日郊行

荒刹虚亭古墓平,幽闲地上一僧行。

初疑废井人烟绝,又见丛林佛火生。

夹道白杨翁仲影,绕篱红杏子规声。

芳魂艳魄增惆怅,日拥沙堆半过城。

注释:

  1. 荒刹虚亭:指荒凉的寺庙和空荡荡的小亭子。
  2. 古墓平:指古老的墓碑在地面上显得平坦。
  3. 幽闲:指安静、闲适。
  4. 僧行:僧人行走。
  5. 初疑:起初怀疑。
  6. 又见:再次看到。
  7. 夹道:道路两旁。
  8. 翁仲影:指古代士兵的雕像影子。
  9. 绕篱:绕着篱笆。
  10. 子规声:杜鹃鸟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郊外景象的诗作。诗人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的风景和景色。首句“荒刹虚亭古墓平”,诗人首先描述了一座荒凉的寺庙和空荡荡的小亭子,以及一个古老的墓碑在地面上显得平坦的景象。这为后面的景色描绘打下了基础。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废弃的井与茂盛的丛林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废弃的井里没有人烟,而旁边的丛林中却有佛火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他说,道路两旁有白杨树和翁仲的影子,篱笆旁也有红杏花的香味。这些细节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一些动物的声音,如子规鸟的叫声。这些声音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些生气和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用词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