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风乱淳俗,靡靡入人深。
猗兰谁所谱,为我调素琴。
琴中有天趣,茫茫无赏音。
吁嗟广陵散,终古其沈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理解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正误,可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分析。
“浇风乱淳俗”,此句意为:浇薄的世风扰乱了淳朴的习俗,靡靡之音深入人们的心田。这四句为第一段,写诗人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不满,表达了对世道人心的忧患与忧虑。
“猗兰谁所谱,为我调素琴”,此句意为:那优美的《猗兰操》是谁谱写的,我为你弹奏一曲清幽的古琴曲。这二句为第二段,写诗人借《猗兰操》抒发情怀,表现其淡泊名利,志向高洁的思想感情。
“琴中有天趣,茫茫无赏音”,此句意为:古琴中蕴含着自然的意趣,然而世人却找不到与之相配的音乐,无法领会其中的情趣。这二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感慨世道人心的不和谐。
“吁嗟广陵散,终古其沈沈”,此句意为:唉!那著名的广陵散曲,永远沉埋地下,无人欣赏。这二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慨叹自己的才华不被世人所知。
【答案】
译文:
浇薄的世风扰乱了淳朴的习俗,靡靡之音深入人们的心田。那优美的《猗兰操》是谁谱写的,我为你弹奏一曲清幽的古琴曲。古琴中蕴含着自然的意趣,然而世人却找不到与之相配的音乐,无法领会其中的情趣。唉!那著名的广陵散曲,永远沉埋地下,无人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组诗作品。李颀(约701-754),字子翊,郡望新乡(今属河南)。他的祖籍带州,但迁居颍川郡襄城县(今河南省襄城)。他的生平在唐人孟棨的《本事诗》中有记载。他少学文,长于琴棋书画,尤善弹琴,工诗文。官至司勋员外郎、检校太常卿兼汝南太守。安史之乱后,流落南方。大历五年(770)夏病卒,年五十九岁。
李颀诗作题材广泛,以边塞和隐逸为多,而边塞诗又多慷慨激昂之作。如《古从军行》《古从军行·其四》《古从军行·其五》等篇,都写得雄壮悲凉,充满爱国激情。李颀还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及山水之美。《出塞作》一诗,描绘了西北边城的辽阔景象,气势磅礴。
这首诗通过《猗兰操》《广陵散》这两部古琴曲的传说故事,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孤寂失意的苦闷心情;同时反映了他对世道人心的不和谐。
首段写诗人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不满,表达了对世道人心的忧患与忧虑。“浇风乱淳俗”一句,直斥时世风气的败坏,“靡靡入人深”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这种风气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接着用“猗兰谁所谱”“为我调素琴”两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既指斥时俗的污浊,也表现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第二段写诗人借用古人的作品,抒写自己的志向和理想。“琴中有天趣,茫茫无赏音”,意思是说古琴中蕴含着自然的意趣,然而世人却找不到与之相配的音乐,无法领会其中的情趣。这里,作者以《猗兰操》《广陵散》为代表,表达了自己的志趣与理想——即“志尚好诗书”。而现实中却找不到知音,只能“悠悠寄此生”。
第三段由前面的自抒怀抱转而写感叹自己怀奇遭嫉,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吁嗟广陵散”一句,化用曹魏嵇康的故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篡权,曾弹奏古曲《广陵散》,并唱道:“此间有意,顾听玄鹤立高处,遥翔云际。手挥五弦易水歌。”表示要像古代的楚庄王那样,洗雪国耻,重振家业。但嵇康最终被杀。“终古其沈沈”,意思是说:那些美好的乐曲,将永远沉寂下去。这既是感叹自己不能施展抱负、报效国家,也是表达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和愤懑。
最后一段是全诗的总结,进一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郁郁多哀思”,意思是说心中郁郁寡欢,满怀哀愁。“谁复堪论者!”这是说:谁能谈得上了解我的心呢?言下之意是说:如今世上有谁能够理解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