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粟贵充腹,焉用罗珍羞。
布帛既适体,何须衣轻裘。
缊袍与箪食,哲人竟亡忧。
况复过饱暖,安居日优游。
内省自不疾,此外复何求。
诗句释义
1 安分 — 安心于本分,不羡慕他人。
- 菽粟贵充腹 — 粮食和豆类足够饱腹,不必追求奢侈的食物。
- 焉用罗珍羞 — 何需珍贵美食来满足口腹之欲。
- 布帛既适体 — 粗布衣物已足够舒适,无需奢华的衣物。
- 何须衣轻裘 — 穿皮毛制成的轻便外衣是不必要的。
- 缊袍与箪食 — 粗衣和简单食物足以生活,无需过分追求。
- 哲人竟亡忧 — 明智的人不会有过多烦恼。
- 况复过饱暖 — 更不用说过度的温饱了。
- 安居日优游 — 安稳地度过每一天,享受闲暇时光。
- 内省自不疾 — 自我反省,不因外界诱惑而急躁。
- 此外复何求 — 除此之外,不需要其他东西。
译文
安于本分,满足于基本的衣食。
粮食豆类足矣饱腹,何必奢侈美食?
粗布衣物已足够舒适,不需轻裘华丽。
缊袍与箪食,智者无忧。
何需过度温饱,享受安稳日子。
自我反省,不因外界诱惑急躁。
除了此无他求,安然度日。
赏析
此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诗人提倡人们安于现状,满足于基本的衣食和简朴生活,强调物质的丰富不应成为追求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通过对比布帛与珍羞、箪食与轻裘的生活方式,诗人倡导了一种简约而非贫乏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在物质富足的条件下,依然能保持心态的平和与满足。此外,诗中也体现了一种哲学思考:在物质追求之外,更应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与内心的平和,这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这种生活态度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更应关注心灵的充实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