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天欲雪,虚阁夜生寒。
竹叶探钩尽,梅花秉烛看。
风尘馀短剑,时俗且高冠。
无限忧时意,闻鸡耻素餐。

【注释】

  1. 卧云楼:作者的住所。莫若江郭礼亭:即“郭外亭”,位于莫若江边,是作者在江南时所居之地。
  2. 春阴:春天多阴雨天气。
  3. 虚阁:空阔的楼阁。
  4. 竹叶探钩尽:指用竹叶制成的钓钩被风吹得一干二净,比喻世事变迁,人事已非。
  5. 梅花秉烛看:梅花在冬天开放,秉烛夜看之,形容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秉烛:手持蜡烛。
  6. 风尘馀短剑:指战争过后,留下的武器。
  7. 时俗:世俗的风气。
  8. 素餐:白白吃饭,喻指不劳而获。
  9. 闻鸡耻素餐:听到鸡叫就感到羞愧,因为平时没有努力工作,只是吃闲饭。

【赏析】
《卧云楼与莫若江郭礼亭夜坐》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时事的忧虑和对社会现象的不满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自在卧云楼与莫若江郭礼亭夜坐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句“春阴天欲雪,虚阁夜生寒。”描绘了春夜的景象,春阴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雪,虚阁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冷清。这两句诗通过对春夜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寂静、寒冷的氛围。

第二句“竹叶探钩尽,梅花秉烛看。”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竹叶和梅花都是诗人喜爱的景物,但此刻它们都已经被风吹得一干二净,象征着世事变迁,人事已非。这句诗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第三句“风尘馀短剑,时俗且高冠。”则揭示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看法。诗人认为现在的社会风气已经变得浮华不实,人们追求名利而不注重实际能力。这句诗通过对社会风气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批判。

第四句“无限忧时意,闻鸡耻素餐。”则是诗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听到鸡叫,他感到十分羞愧,因为平时没有努力工作,只是吃闲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作为的自责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象的描绘、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时事的评论,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风格,又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