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彼巴蜀,务靡丽以夸。
金块珠砾,纳政于邪。
于铄王师,如虎如螭。
㩋夷凶族,使民气以摅。
足不加首,臂岂大于股。
启关迎降,崩角无敢后。
声明宣,流被区。
有百蛮来,同孚至理。
上邻二五皇,德羡且阜。
【注释】
- 惟彼巴蜀:指蜀地,巴蜀之地。务靡丽以夸:追求奢侈华丽来炫耀。
- 金块珠砾:指金银宝石。纳政于邪:把政治交给邪恶的人。
- 于铄:赞美。王师:指军队。如虎如螭:像猛虎、恶蛟一样。形容军队强大有力。
- 㩋夷凶族:平定凶顽的部族。使民气以摅:使民心舒畅。
- 足不加首:不用手加在头上表示尊敬。臂岂大于股:胳膊难道比大腿小吗?
- 启关迎降:打开城门迎接投降。崩角无敢后:没有谁敢落后。
- 声明宣:宣布国政。流被区:遍及全国。
- 百蛮来:四方少数民族前来归附。孚至理:诚心归顺。
- 上邻二五皇:与五帝相邻的天子。德羡且阜:德行令人羡慕,而且丰盈。
【赏析】
宋太祖时,曾命孟昶修《大中祥符编年史》,孟昶在该书里称颂宋太祖:“先皇帝受命而帝,受天而兴,以仁爱为治……四海之内,咸蒙正平之福,至今歌颂不衰。”孟昶还自称为“一国之君”,称宋朝为“圣朝”。孟昶死后追赠为“英烈神功文武孝德圣臣”等称号,谥号“恭惠”。孟昶在位期间,虽然对辽和宋的战争屡败,但他却能苟安于蜀地,过着花天酒地的腐化生活。他不仅自己骄奢淫逸,而且要求手下的官员也这样,甚至用金银珠宝装饰自己的居室。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四川的控制,决定出兵征伐。
这首诗是宋太祖征伐四川前,由宋太祖亲自作词,用以激励士气,鼓舞士气,并作为出征前的誓辞,其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儒家色彩。
诗中开篇即写孟昶的奢侈生活。“惟彼巴蜀,务靡丽以夸”,意思是说只有四川(巴蜀)这个地方,才会追求奢华华丽来炫耀。这里用反问句式,突出孟昶的骄奢淫逸;“金块珠砾,纳政于邪”两句则是说将金银宝石都集中到一起,用来贿赂朝廷。这里的“纳政”二字,既表明了孟昶的贪婪本性,又反映了他对宋朝统治阶级的畏惧。紧接着,诗笔转向描写宋朝军队的强大气势:“于铄王师,如虎如螭。”“于铄”,赞叹的意思;“王师”,指宋军;“如虎如螭”,比喻宋朝的军队威武雄壮。
诗人描绘了孟昶如何向宋朝献降的情景:“㩋夷凶族,使民气以摅”。“㩋夷”二字,意为平定,“凶族”指的是凶顽的部族。“使民气以摅”则是指让老百姓心情舒畅。这里,诗人通过描写孟昶献降的场景,表现了孟昶对于宋朝的屈服和顺从,以及宋朝对四川的征服和统治。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孟昶投降后的表现的总结:“足不加首,臂岂大于股。”“足不加首”,意味着孟昶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和傲气;“臂岂大于股”,则是用比喻的手法,形容孟昶已经彻底屈服于宋朝的统治之下。
整首诗通过对孟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宋朝的胜利和对于孟昶投降的欣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朝统一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