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彊梧大渊献,独蛰衡门悲逝景。
疟鬼胡为苦见雠,使我枯肠益悽哽。
初疑筋骸稍钳束,引臂嘘呵绝驰骋。
须臾颤掉力弗禁,齿牙下上声相并。
蒙戎虽有狐裘温,𠗌冼何殊冰筋冷。
寒衰热壮惨尤极,百束薪蒸燃九鼎。
煅膏铄髓无不到,高及头颅卑脚胫。
四支似石下深潜,一气如尘寄寥迥。
自怜性命此日捐,孰料平宁在俄顷。
起来盥濯把明镜,冠带临风且重整。
扶藜忽过百花园,无限晴芳到邻杏。
燕支瓮暖蜡凝春,锦绣机翻红晕影。
谁将生火镕艳阳,满树无烟光颎颎。
更疑神女会宓妃,燕罢瑶池酒初醒。
血色罗裙尚舞风,向人却妒晨妆靓。
对此闲愁尽敛藏,有似投簪访箕颍。
谁知鬒发绿如云,转目霜蓬已垂领。
多少东华尘土客,营营至死无由省。
韦平荒冢生黍苗,褒鄂枯髅宿蛙黾。

【注释】

病痁:疟疾。

岁在彊梧:强梧,地名,位于今甘肃天水西南。

独蛰衡门:独自在衡门(即柴门)中冬眠。衡门,横木为门。

逝景:指逝去的年光。

雠(cú):仇人,仇敌。

枯肠益悽哽(qī gěng):因疾病而感到悲伤。

钳束:束缚。

引臂嘘呵:伸臂长呼。引臂,伸展身体,嘘(xū)呵,大声呼出。

颤掉:颤抖。力弗禁:气力已尽。

齿牙:牙齿。下:向下。上:向上。声相并:声音相互交错。

蒙戎: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左传·庄公四年》:“北戎驹卒。”狐裘温:狐皮袍子暖和。

𠗌冼(yù shuǐ):洗涤,洗濯。

冰筋冷:像冰一样的寒气。冰筋,指冰裂。

惨尤极:形容极度凄惨。

百束薪:一百捆柴火。九鼎:古时烹煮用鼎,比喻烹饪用的柴火。

煅膏铄髓:熔化膏脂、骨骼等。无不到:没有不经过的。

高及头颅卑脚胫:高到头顶,低到脚跟。

四支似石:四肢如石头一样沉重。下深潜:下沉到深渊之中。

一气如尘寄寥迥:气息如同尘埃一样飘荡在空旷的地方。寥迥,空旷。

平宁:平静安宁。俄顷:片刻之间。

盥濯:洗手洗脸。

冠带:戴帽穿鞋。临风:面对春风。重整:整理,重新穿戴。扶藜:手执藜杖(一种草茎做成的手杖)。

忽过:忽然经过。百花园:众多的园林。

燕支瓮(wēng zōng wēng):以燕支泥涂瓮口或瓮身的陶器。蜡凝:蜡烛融化后的液体滴入瓮口凝固。春:春天的景色。

锦绣机翻:织锦机上翻飞的图案。红晕影:红色的光泽。

谁将生火:谁在这里点火?镕(róng):冶炼。艳阳:明媚的阳光。满树无烟光颎颎(jīng jīng):树上没有烟雾缭绕,光芒明亮闪烁。颎(jiǒng)颎:光亮的样子。

更疑神女会宓妃:又怀疑仙女会与宓妃相见。神女、宓妃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

燕罢瑶池酒初醒:燕子飞走后,瑶池边的美人们才刚刚醒来。

血色罗裙尚舞风:红色的裙子被风吹起,像是还在跳舞。血色罗裙:红色裙子。

投簪访箕颍:把簪子扔掉去拜见箕山、颖水二山。箕山、颖水,均为传说中的隐居之地。投、访,都意为舍弃。

鬒(bó)发绿如云:乌黑的头发像绿色的云彩。转目霜蓬已垂领:转动眼睛,看到自己的头发已经白得像霜打的草。霜蓬,形容头发白得如霜打的茅草一般。

多少东华尘土客,营营至死无由省:我有多少个像灰尘一样四处奔波的尘土客人?一生劳碌,终究无法得到解脱。东华,这里借指朝廷;营营,忙碌不停;尘客,喻指奔波于仕途的人;省,通“醒”,醒悟。

韦平荒冢生黍苗:西魏文帝时曾封韦伯为平西将军,死后葬于邺城之西北。后来成为荒冢。生黍苗,即野草丛生。褒鄂,指汉末群雄割据时的南阳地区,即今湖北西北部一带。枯髅,骷髅。宿蛙黾(mǐn),夜晚蛙鸣。这里指坟上的野草。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病疟期间所作。诗人因病痛困扰而产生强烈的感慨,于是写下了此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生病的感受。首联写病疟新起,颔联写疟鬼为何见到他如此痛苦,颈联写自己的病症越来越严重,尾联则写自己病后的精神面貌。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疾病的无奈和恐惧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