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宗老兄弟,秋阴过我屋。
屋中亦有客,相聚极款曲。
客子俱高尚,主人且不俗。
山家贳浊酒,山妻剥新谷。
饭罢强出门,泥淖没双足。
客散远人留,就我小窗宿。
对床写沈抱,风雨不秉烛。
明朝君复去,落日委空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然后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赏析。
本题要求考生对《秋夕卧病山堂》逐句释义,并分析其艺术手法及作用。
“吾宗老兄弟”,首句即写秋夜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老兄弟”指陈张华三人,他们与诗人关系密切,情如手足。
颔联写秋夜与友人相聚情景。诗人用“屋中亦有客,相聚极款曲”描绘了一幅亲密无间的聚会场面。
颈联写秋夜与友人相聚情景。“客子俱高尚,主人且不俗”是说客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主人也很不俗气,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尊重。
尾联写秋夜分别的情景。“就我小窗宿”是说友人就着我的小屋过夜。而自己却要远行。
“落日委空谷”是说夕阳西下时诗人也离开了山房。
【答案】
示例:这首诗是杜甫写给陈张华三人的。当时杜甫在成都草堂,陈张华三人来访,两人同去东郊游赏。杜甫作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称陈张华为“吾宗老兄弟”。此诗就是杜甫送别陈张华二人时所作。
“吾宗老兄弟”四句,先点题,再写与友人相聚,突出友情深挚。
“屋中亦有客,相聚极款曲。”两句,以“亦有客”领起,写出了室内外两个空间里人物的活动,表现了内外两番不同的氛围。“极款曲”一句,写屋内外两位客人的交谈情景。“款曲”一词,形容谈话投机,气氛和谐。这一句既点明了“客”字,又照应了首句,使全诗的结构完整。
“客子俱高尚,主人且不俗。”二句,由“款曲”引出议论:“客”者皆为高尚之人;而“主人”则亦不俗气,表现出作者对朋友的赞赏和敬慕。
“山家贳浊酒,山妻剥新谷。”二句,写山野景色和生活情趣。“贳”指赊欠,这里指买。“山妻剥新谷”一句,写山妇在剥取新谷,形象地写出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乐趣。末句,写山居之乐。饭毕出门,泥泞难行,可见山居生活清苦。但诗人却乐在其中,“泥淖没双足”、“强出门”,“泥淖”“双足”等词语都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客散远人留,就我小窗宿。”二句,写诗人挽留客人。“远人”犹言他乡之人,指陈张华三人。“留我小窗宿”一句,写诗人殷勤挽留之意。“小窗”二字,既点出了地点,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深情,使诗意更为深厚。
“对床写沈抱,风雨不秉烛。”二句,写诗人与友人促膝长谈至深夜。“沈抱”即沈吟怀抱,指思考问题。“秉烛”意为举着蜡烛。两句意谓:我们同床共枕,彻夜畅聊,彼此心中的想法都能互相理解,用不着举着蜡烛边走边谈。
“明朝君复去,落日委空谷。”二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明朝君复去”一句,承上启下:“明朝”承上句“明朝君复去”而来,说明诗人是在早晨送别陈张华二人的。而“落日委空谷”一句则承上句“落日委空谷”而来,意思是说太阳已经落山,诗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友人离去,而自己却只能远远地望着他们消失在山谷之中。这句诗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