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蒸人欲濯川,群公郊野喜镳连。
追凉合坐池边树,医俗还寻竹里廛。
耕凿不知恩似海,笑谈忘却日如年。
诗成东阁翘材馆,留与君家作胜传。

暑气蒸人欲濯川,群公郊野喜镳连。

追凉合坐池边树,医俗还寻竹里廛。

耕凿不知恩似海,笑谈忘却日如年。

诗成东阁翘材馆,留与君家作胜传。

注释:暑气炎热,人们想要到河川中沐浴消暑,许多官员们喜欢在郊外骑马游玩。大家在一起追凉,坐在池边的树上。治疗世俗的毛病还要寻找竹林里的药草。农民和工匠不知道他们的恩情像大海一样深,而他们之间的笑话却能让他们忘却时间的飞逝。我写了一首诗,把它放在东边的阁楼,让它们成为你家中传颂的佳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夏天去城东避暑时,与陆先生同游郊野,共乘凉所创作的七言律诗。全诗以景起,以情结,中间四句描绘了郊野之景,最后抒发了感慨。

第一句“暑气蒸人欲濯川”,直接点明了夏日的气候特征——炎热。紧接着“群公郊野喜镳连”描写了人们在酷热的天气下,选择到郊外骑马游玩的场景,体现了当时文人雅士们对避暑生活的热爱。

第二句“追凉合坐池边树”,继续描绘了夏日郊野的清凉景象,诗人与众人一同追凉,坐在池边的树上,享受着自然的凉爽。这里的“池塘”,既指自然景观中的湖泊、池塘,也指人工修建的池塘。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夏日郊野的美丽景色,为后文的“医俗还寻竹里廛”埋下伏笔。

第三句“医俗还寻竹里廛”,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夏日郊野中的活动目的。他不仅欣赏美丽的风景,还不忘治病救人,寻求医治世俗病根的方法。这里的“竹里廛”,可以理解为竹林中的诊所或药店,也可以理解为竹林深处的村落。诗人通过对这个场景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关注民生疾苦、热心公益的精神风貌。

第四句“耕凿不知恩似海,笑谈忘却日如年”,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于人生感悟的思考。在这里,“耕凿”指的是农耕和打铁,“忘年”则是指忘记年龄、岁月等概念。诗人通过对比农耕和打铁的生活与忙碌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辛勤劳作、默默付出的尊重和赞扬。同时,他也通过“忘却日如年”这一比喻,强调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第五句“诗成东阁翘材馆,留与君家作胜传”,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将自己的诗歌创作成果留在了东边的阁楼上,并希望它能够作为家族传承的珍贵财富。这一部分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信和骄傲,也展现了他对家族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决心。通过将诗歌与家族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体现了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以夏日郊野为背景,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热心公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通过对人生感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