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散步秋江上,欲赋来登江上楼。
四顾遥天空浩浩,万年此水逝悠悠⑤。
静观籁吹恬虚谷⑥,忽听商歌起断洲⑦。
会妙有怀无可语⑧,碧云黄鹤剩生愁⑨。

【注释】

①“寻源”三句:意为寻找源头散步在秋天的江上,想要赋诗来登临江上的高楼。

②“四顾”二句:意为环视四周,天空高远辽阔;万年江水逝去悠悠。

③“籁”(lài):《诗经·小雅》中指风雨声,这里指江上的波涛声。

④“商歌”句:意为忽然听到商人唱起断肠的悲歌,引起江洲上的愁绪。

⑤“会妙”二句:意为体会其中的奥妙,却没有人可以诉说。

⑥“静观”二句:意为静静地观看山谷里的风声,忽而听到商歌从断洲传来,令人心碎。

⑦“会妙”句:意为体会其中的奥妙,却没有人可以诉说。

⑧“碧云”句:碧云黄鹤,传说中有仙人乘黄鹤飞去。

⑨“剩生”两句:意为只有碧云黄鹤还在这世间,让人感到惆怅。

【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人以登黄鹤楼为题,抒发了他对人生、历史的感慨与思考。全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开头两句,诗人写自己登上黄鹤楼后的心情。“寻源”即寻访源头之意。他站在黄鹤楼台上,放眼四望,但见秋江浩渺,万顷无垠,无边无际的秋江上,只有一叶孤舟在飘流,江面上游人如织,船帆点点,一片繁忙景象。诗人触景生情,想赋诗来抒怀,然而,又想到“欲赋来登江上楼”,却不知道该写什么。于是,只好打消这个念头,作罢。

第三句紧承前一句,说诗人环视四周,只见茫茫秋空,苍茫广阔;而那滔滔江水,正从万年古渡悄然东逝,不知流到哪里去了。这一联是写景,但景中寓情,景中有画,使人产生一种苍凉之感。

第四句“静观”二字承上启下,由景入情,写出了诗人对这秋江秋水的无限遐思。他静静地观赏着那清幽宁静的山谷里的风声,忽然听到江边有人吟唱起了凄婉动人的商歌,引起了他内心的共鸣。原来,在这江洲上还有人在思念着家乡,怀念着亲人,感叹着自己的身世,这怎能不引起他内心深处的波澜呢?

第五句“会妙”二字承上启下,由景入情,写出了诗人对这江上秋景的无限感慨。“会妙”者,体味其中奥妙也。这奥妙,是指眼前的美景还是指这江上行人的种种情怀呢?诗人没有说,只是默默地在心里体味着这一切。然而,他发现,尽管眼前美景诱人,可他却不能尽情欣赏它;尽管江上行人种种情怀引人入胜,可他也无从体味它。这不禁使他想起了“会妙有怀无可语”的诗句,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之情。

第六句紧承前五句写景抒情而来。“寂历”一词,形容心境寂静寥落。诗人静静地观赏着山谷间的风声,忽而听到江上传来商歌,令人心碎。原来,在这江洲上还有人在思念故乡,感叹身世。诗人心中不禁为之一动。

最后两句“会妙”句和“剩生”句连用两个典故。一是唐代诗人李贺曾写过一首题为《梦天》的诗:“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树香。”“玉轮”指月亮,这里用来代指月亮。二是唐代诗人李白曾在他的名作《送友人》中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里,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既写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惆怅之情。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抒情诗,借登黄鹤楼赏秋江景色之机,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历史兴衰、自然景观的深沉感慨与思索。全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沉郁顿挫,意境深远宏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