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堂伴食岁栖迟,彤管题诗泪欲垂。
疏懒自宜陪鹿豕,奔腾谁复逐龙螭。
茅斋夜月谈玄榻,野店春风卖酒旗。
便好挂冠从此去,帝乡回首路逶迤。
黄堂伴食岁栖迟,彤管题诗泪欲垂。
疏懒自宜陪鹿豕,奔腾谁复逐龙螭。
茅斋夜月谈玄榻,野店春风卖酒旗。
便好挂冠从此去,帝乡回首路逶迤。
这首诗的译文是:
在黄堂陪伴皇帝吃饭,年岁已高却依然闲居无事。
我写诗时泪流满面,是因为心情忧郁。
自己应该像鹿或猪那样悠闲自在,而不是像龙或螭那样奔波忙碌。
我在茅草屋中夜读道家经书,春天在野店里卖酒招徕客人。
我愿意就此辞官而去,回望帝王之都长安时道路弯曲曲折。
注释:
- 黄堂:皇帝的内宫。
- 彤管:红色笔管,这里指御笔。
- 栖迟:安闲。
- 彤管题诗泪欲垂:御笔题诗时,泪流如雨。
- 龙螭:传说中龙和麒麟一类的神异动物,常用来比喻人。
- 玄榻:道教修炼用的卧具。
- 野店:乡村小店。
- 玄门:道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黄堂伴食岁栖迟”开篇,表达了他作为翰林学士在皇宫里度过的岁月已经消磨殆尽。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对官场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情。
“疏懒自宜陪鹿豕,奔腾谁复逐龙螭。”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自嘲地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了像鹿或猪一样悠闲自在地生活,而不像龙或螭那样奔波忙碌地追逐权力和地位。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薄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茅舍中夜读道家经书、在野店里卖酒的画面,展现了他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这些场景不仅衬托了诗人的超脱和宁静,也让人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决绝和豪迈之情。他愿意就此辞官离去,回望帝王之都长安时道路弯曲曲折。这表明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彻底放弃和对于未来生活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宫廷生活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独特性格。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仕途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