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色高褰岳色寒,天门西望接长安。
瑶梯尽向烟中挂,灵薤堪从石上餐。
谁道传声非汉畤,尚馀封树是秦官。
凌风欲跨苍龙去,花落星坛露未干。

【解析】

这是一首咏泰山的诗。前四句写登山所见,后四句抒发作者的感慨。“海色高褰岳色寒,天门西望接长安”,首联写登山所见,山高水寒。“海色”指海水,“高褰”是说海的颜色高而深,暗含着山之峻峭;“岳色”指山色,“寒”字点出山之寒冷。“天门西望接长安”的意思是说从天门往西望去,可以望见长安。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之情。“瑶梯尽向烟中挂,灵薤堪从石上餐”两句写登顶后的观瞻,“瑶梯”指玉阶,“烟中悬”形容云雾环绕。“灵薤”即灵芝草,“石上餐”是指在岩石上进餐,表现出一种清雅脱俗的境界。“谁道传声非汉畤,尚馀封树是秦官”两句写泰山古迹与历史渊源。这里“传声”指的是传说中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泰山举行祭天礼祀,“汉畤”指汉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尚馀封树是秦宫”中的“秦宫”指的是秦始皇登泰山祭天的行宫。“秦宫”虽然残破,但仍然屹立不倒,可见历史的沧桑感。最后两句写自己想要超越一切,飞向高空的愿望。

【答案】

译文:

海水湛蓝高远,泰山苍劲挺拔;天门西边,可望长安。玉阶悬于云雾之中,灵芝草在石头上生长。谁还说传声的使者不是来自汉代?还有封树遗址是秦始皇的。我要凌风跨龙,飞向天空。花落星坛未干。

赏析:

此诗为登泰山所作之作。开篇以写景入手,先描绘泰山巍峨雄壮、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接着由近及远,勾画了泰山脚下的景色,然后描写登山过程中所见到的奇丽风光。全诗融情于景,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