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猋发清秋,孤月耿深夜。
玄赏悟真情,况兹幽林下。
萧萧残叶飘,浏浏飞湍泻。
惊鹊鸣高枝,流萤绕空榭。
芳弦既已歇,佳咏岂云罢。
复与道人期,逍遥宿精舍。

【注释】

九月廿一日偕范孟学李德与访徐良夫耕渔轩是夕乘月过溪寺登拥翠方丈分韵得下字

商猋:商风。清秋:深秋,秋天的凉爽气候。孤月:指明月。耿(gěng)深夜:在深夜中明亮。

玄赏悟真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领悟到了自然界的真情。

况兹幽林下:更何况是在幽静的树林中呢?

萧萧:形容风声。残叶飘:指树叶被风吹落。

浏浏:形容水流的声音。飞湍泻(tuō):急流直下的水声。

惊鹊:惊动了的喜鹊。高枝:高处的树枝。

流萤:流动的萤火虫。绕空榭(xiè):在空旷的亭子或建筑周围飞舞。

芳弦既已歇,佳咏岂云罢:优美的琴声已经停止,美妙的诗歌怎么能够说停呢?

复与道人期,逍遥宿精舍:又和道士约定好了,一起在幽静的房舍里休息。

【赏析】

此诗为作者与友人徐良夫等同游徐氏耕渔轩时所作,共八句,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商猋发清秋,孤月耿深夜。”起句即点明了时间——深秋夜晚,“商猋”即秋风,“清秋”指深秋时节,这里借指深秋之月;“孤月”“耿深夜”则点明此时正值中秋之夜。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出游时的节令、时间和地点,为下面描绘夜景做了铺垫。

“玄赏悟真情,况兹幽林下。”第二句紧承上句而来,“玄赏”即深沉地欣赏,“真情”指自然景物的真实感情,“幽林下”点明地点是幽静的山林之下。这两句是描写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萧萧残叶飘,浏浏飞湍泻。”第三四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深人静,月照山间,万木凋零,溪水飞泻的景象。

“惊鹊鸣高枝,流萤绕空榭。”第五六句,诗人抓住这一刹那的感受,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动衬静,更突出了环境的幽静,也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认为优美的琴声已经停止,而美妙的诗歌怎么能说停呢?同时,他也表示自己要与道士们再次约会,一同在幽静的房舍中休息。

这首七绝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