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西来万里秋,东溟蜃气坐全收。
波摇绝域诸天接,日映洪涛众屿浮。
地尽东南须保障,江吞吴楚此咽喉。
望中细数遥山净,击楫中流叹昔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内容理解。要求熟记重要诗词。平时注意多积累背诵,是学好古诗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注重理解性记忆。
【答案】
译文:
西江汉流经湖北西部,万里秋景尽收眼底;长江东面波涛汹涌,大海蜃气全被收去。
波涛摇荡远隔万里的天界与海岛,阳光映照出洪涛中众小岛。
大地尽头东南方向须有险要保障,长江吞并吴楚地区是咽喉之地。
遥望中细数那清澄的山色,击桨高唱当年游子之歌。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诗,诗人登狼山观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首联写登上狼山所见到的景色:在江汉西来万里的浩瀚秋色中,只见东溟一带海气蒸腾,蜃楼幻现,海天一色,水光接天,十分壮丽。“坐”,犹言“立”也,这里作动词用,形容海势浩大,令人肃然起敬。“坐”字下得极妙,它把海天一色的辽阔景象和作者登狼山的豪情壮志巧妙地融为一体。次联写站在狼山顶上放眼四望:浪拍着群山,波涛汹涌澎湃;日光照耀着群岛,波光粼粼,闪闪发光。“绝域诸天”即指群山;“洪涛众屿”,则指汪洋中的岛屿。这两句以夸张手法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登狼山时那种开阔的视野、宏伟的气概。第三联写地势险要,形势十分重要:从地的方向来看,东南方位地势险峻,必须加以保障;从军事方面来说,长江吞并吴、越之地,是咽喉要地。这两句紧承前二联,进一步渲染狼山的雄伟壮丽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写凭高远眺,心潮激荡,感慨良多:在狼山顶上放眼四望,只见群山连绵不断,一片澄净;再举目望去,只见长江奔腾不息,浩浩荡荡,直奔吴楚大地。面对这壮丽的山河,不禁使诗人想起当年在此击楫高歌的情景。诗人面对如此美景,不禁发出感慨:“遥望中细数遥山净,击楫中流叹昔游。”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狼山所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胸怀壮志却不得施展的悲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