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巴山起白烟,寂寥孤梦托秋弦。
相看不尽云飞鸟,风雨梧桐忆去年。

【解析】

本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译文】

斜月从巴山升起了淡淡的烟雾,寂寥孤梦寄托在秋夜的琴弦上。

你看不尽云飞鸟,风雨梧桐忆去年。

注释:怀旧,抒发对故乡、故人或过去生活经历的思念之情。巴山:即秦巴,泛指蜀地。起白烟:是说斜月升起,映照出一片清冷的白光,如烟似雾,笼罩着巴山。寂寞:孤独冷清。孤梦:孤单的梦境。托:寄托。秋弦:秋夜琴声,喻指诗人心中的愁思。相看不尽:看不饱,看不够。不尽:无穷无尽。云飞鸟:比喻飘荡不定的游子,也比喻漂泊无依的行客。梧桐:落叶乔木;亦称“青桐”。古代诗文中常用作比喻,象征离别之情,又可借代秋天。忆去年:怀念去年(的景物)。

赏析:

此诗以“怀旧”为题,抒写了作者对故乡、故人或过去生活经历的思念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结构严谨而又自然流畅。前两句先写夜景,再写情事,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

“斜月”二字点明时间是傍晚或晚上。“巴山”点明地点,是蜀地。“起白烟”,是说斜月升起,映照出一片清冷的白光,如烟似雾,笼罩着巴山。“寂寥”,是说孤独冷清,这里指自己的孤独感。“孤梦”,是指作者自己孤独的梦境,也就是他的心中愁思所化成的孤梦。“托秋弦”中的“秋弦”是暗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援琴鸣弦发凄音,短歌微吟不能成曲”的意思。作者把孤梦比作秋天的琴声,说明他心中郁结着许多愁怨,无法排遣,只好借琴来弹奏。这一句既是说自己梦中有悲凉之声,也是说自己心中的忧思像琴声一样悠扬不绝。“相看”二字承上启下,既承接了前两句中的“斜月”“孤梦”,又引出了下文的“不尽”“忆去年”等句子。

“相看不尽”中的“相看”承“孤梦”,“不尽”承“秋弦”,“云飞鸟”、“风雨梧桐”都是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怀念。“不尽”一词,既表现了作者对往事回忆的深长,也表现了他对家乡之恋的深切。“云飞鸟”三句运用典故。“相看不尽”四句中用了两个典故:“云飞鸟”典出自《楚辞·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风雨梧桐”则出自刘禹锡《秋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意谓:我独自登上高楼,遥望远方的路,直到天边尽头,但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这两个典故都用来表达作者对远在他乡的亲人或友人的深深思念。

此诗语言清新质朴,意境优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