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伴闲云净土来,束书移傍讲经台。
旃檀香逐熏风散,只树花沾法雨开。
静绝喜同僧入定,禅栖聊免俗相猜。
无端清夜多归梦,未了尘缘亦自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如下:

寺寓
得伴闲云净土来,束书移傍讲经台。
旃檀香逐熏风散,只树花沾法雨开。
静绝喜同僧入定,禅栖聊免俗相猜。
无端清夜多归梦,未了尘缘亦自哀。

注释:

  • 得伴闲云净土来:意思是说,自己得到了与闲适的云朵为伴的净土之地。
  • 束书:把书本收起来,表示不读。
  • 讲经台:佛教讲学的地方,常设于寺庙内。
  • 旃檀香:一种香料,香味浓郁。
  • 旃檀香逐熏风散:意思是说,旃檀的香味随着风吹散开来。
  • 只树花沾法雨开:意思是说,只有一棵树的花沾到了佛法的雨露而开放。
  • 静绝:安静至极。
  • 喜同僧入定:高兴和僧人一起打坐修行。
  • 禅栖:即禅定,指修习禅定,以求达到心灵的宁静。
  • 清夜:寂静的夜晚。
  • 归梦:梦中回到家乡。
  • 未了尘缘:没有完全摆脱尘世的牵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居寺院生活的诗。首句“得伴闲云净土来”,表达了诗人在寺院中找到了与世隔绝的清净之地,如同置身于闲适的云端之中。次句“束书移傍讲经台”,诗人将书本收起来,坐在讲经台旁,似乎在专心聆听佛法的教诲。第三句“旃檀香逐熏风散”,描绘了旃檀香随着轻风飘散的景象,象征着佛法无边的传播。第四、五句“只树花沾法雨开”,“只树”可能是指寺院中的一棵特定的树,树下的花沾上了佛法的雨露而绽放,意味着通过修行,诗人获得了心灵上的解脱和升华。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寺院中的生活状态。“静绝喜同僧入定”,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乐于与僧人一同打坐修行。“禅栖聊免俗相猜”,则表明了他在禅修生活中,能够远离世俗纷扰,避免被世俗的眼光所误解。最后两句“无端清夜多归梦,未了尘缘亦自哀”,则是诗人对自己无法彻底脱离尘世纷扰的感叹,虽然有佛家的修行,但内心深处仍存着对尘世的牵挂,这种纠结和无奈让他感到悲哀。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寺院中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对佛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