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提一杖行天下,今对千秋发浩歌。
云灿月明时出现,太平洋上一头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语言,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去赏析,注意分析诗歌的手法特点。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所以答题时要先解释诗句的含义,并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1)

昔:从前。提:拄。杖:指拐杖。

(2)

今:如今。千秋:千年。发浩歌:唱着雄壮的歌。

(3)

云灿月明:形容景色美好。出现:显现出来。太平洋上一头陀:指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夏威夷。

译文:

从前我拄着拐杖行走天下,如今对着千年岁月高唱雄壮的歌。

天空云霞灿烂,月光皎洁,美景显现出来,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上有一座寺庙。

赏析:

开头二句写诗人当年拄着拐杖走遍名山大川,而今面对万古流年,不禁豪情满怀,放声高歌。前句写“行”与“发”二字一前一后,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当年行动之迅捷、气势之磅礴;后句则以“今”字承上启下,将“发”字进一步扩展为“发浩歌”,既写出诗人面对千古岁月的感慨,又表现出他此时豪迈的气魄和乐观的精神。三、四句写景。“云灿”“月明”是写景的词语,“现”与“出”又是动词。诗人用这两个动词把自然景物描绘得绚丽多彩。云彩灿烂,明月朗照,美景展现在眼前;而“太平洋上一个岛国”则点出了地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海岛之上。

全诗通过写诗人当年与现在的不同境遇来抒发感慨之情。前两句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壮举,表现了诗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