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天气薄寒轻,屋角犹闻蝘蜓鸣。
纪载空传冬入蛰,眼看壁上竟横行。
注释:春末天气虽已转暖,但仍然有些寒意;屋角的知了还在鸣叫。史书上记载的冬天万物冬眠,但如今看来,墙上的知了竟然还能自由地飞舞。
赏析:此诗描绘了小春时节的自然景象。诗人用“屋角犹闻蝘蜓鸣”来形象地描绘出了初夏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眼看壁上竟横行”则通过反衬的方式,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小春天气薄寒轻,屋角犹闻蝘蜓鸣。
纪载空传冬入蛰,眼看壁上竟横行。
注释:春末天气虽已转暖,但仍然有些寒意;屋角的知了还在鸣叫。史书上记载的冬天万物冬眠,但如今看来,墙上的知了竟然还能自由地飞舞。
赏析:此诗描绘了小春时节的自然景象。诗人用“屋角犹闻蝘蜓鸣”来形象地描绘出了初夏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眼看壁上竟横行”则通过反衬的方式,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诗句释义与译文输出: 1. 诗句解读:漏天自腊抵新正,傍岸田园碧水平。 - “漏天”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即春节后的第一天;“腊”是农历年末的腊月;“抵新正”则是指从农历腊月(旧年)过渡到正月(新年)。这句话表达了从腊月过渡到新春的喜悦和节日的喜庆氛围。 - “傍岸田园碧水平”描绘了河岸边的田野在新年之初呈现出一片碧绿如镜的景象。这里的“田园”指的是农田,“碧水平”形容水田的水面像镜子一样清澈
《题张司马七夕乘槎图·其一》是清代诗人范咸所作,诗中描绘了南省与东溟相聚的场景,以及主人公对天池上已有的怪君的疑问,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诗的第一句“南省追随共一秋,东溟相聚又同舟”,描述的是主人公与友人共同度过了一个秋天,他们一同在东溟相聚。这里的“南省”可能指的是中国的南方或者某个特定的省份,而“共一秋”则表明这段时间内他们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接下来的“怪君已在天池上
注释: - 海国茫茫水拍天,灵槎安稳御风烟。——海国茫茫:大海上的国度,辽阔无际。水拍天:水面拍打着天空。灵槎(cá)安稳御风烟:灵巧的木筏在天上飘来荡去,像驾驭云雾一样。 - 君家惯犯支机石,好挽银河润野田。——君家:你的家乡。支机石:古代七夕时人们把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一条线被叫做银河,而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就是天河,人们把牛郎星和织女星连线处的石头叫做“支机石”
【注释】竟成:终于成了。禅室:佛教禅宗的修行场所,这里指佛堂。新迦叶:唐代著名高僧迦叶。无复:没有。名园:有名的园林。迷蝶梦:迷恋蝴蝶飞舞的美丽梦境。独醒身:独自清醒的人。 【赏析】《梦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长尾三娘:唐代诗人李商隐有《咏三台》诗云:“翠羽光华绶带长,如云委地美人妆。命名当日非无意,谓胜黄家第四娘。”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步摇。“翠羽”即步摇的上端装饰物。“光华”指步摇上端所饰的珠玉等物光彩闪烁。“绶带”指步摇下端下垂的丝带。“如云”形容这种步摇下垂时的样子。首二句描写了步摇的式样与色彩,用“如云”比喻其下垂时的样子,形象生动,富于诗意
【注释】 1. 乙丑:即乾隆四十六年。 2.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二月第三个节气,是春天的开始。 3. 葭管:芦苇做的乐器。 4. 灰旋万象新:指大地万象更新,草木发芽,万物复苏。 5. 会须:必须。 6. 阳和意:阳光普照大地的恩意。 7. 岛屿民:居住在岛屿上的人民。 8. 击壤民:在田野上耕作的人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注释】:人日:即人的生日。缕金剪彩我何知,祇望阴晴卜岁时:我对于缕金剪彩之类的事并不了解,祇希望看天气阴晴来推算一年的时节。胜事浑输高尚客,草堂挥麈正题诗:美好的事物都归之于高尚的人,我在草堂上挥动拂尘吟诗。 赏析: 《人日》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作。这首诗写诗人在人日这天,面对自然美景,抒发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思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乐观精神。 首句“缕金剪彩我何知”
【注释】乙丑:即1745年,农历正月初七。斗建寅:北斗七星运行到了寅位。管弦声里万家春:指京城中处处都是欢歌笑语,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遥知圣主行时令:意指皇帝的英明决策让百姓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日月光华淑气新:指太阳和月亮照耀着万物,使大地充满了光明和希望,也象征着美好的气息。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皇帝的诏书。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农祥斗建寅、管弦声里万家春、遥知圣主行时令
【注释】 1. 题碧桃花:指《题碧桃花》一诗。 2. 烟滋雨濯浅深红:烟雨滋润使桃花颜色淡红,雨洗则显得鲜红娇嫩。 3. 石畔夭夭一雨丛:在石头旁边有一株株娇艳的桃花。 4. 海国芳菲春不管:大海彼岸的春天不管不顾桃花盛开。 5. 碧桃花嫁鲤鱼风:碧桃花嫁给了鲤鱼,随风飘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桃花与鲤鱼的和谐美景。前两句写桃花,色彩鲜艳;后两句写鲤鱼,自由自在
【注释】 ①吊:凭吊。②东风:春风,春日的暖风。③骀荡(dá dàng荡):和缓的样子。④刺桐:即木棉,又名“红棉花”,花大如盘,色紫红,可作染料。⑤林投畔:指树木丛生的小路上。⑥森然古墓:形容墓地高大而森严。⑦为余泣:为我哭泣。⑧一线存前明:指明朝尚存。⑨天兵:指明朝军队。⑩维时:当此之时。台海五烈:指郑成功、张煌言、黄道周、刘永福、左光先等五位抗清义士。⑩坏土:残破的土块。⑩谁为守护
【注释】 画菊:指画上的菊花。 少年:指年轻时候。 繁华好:即美好,指花的美丽可爱。 晚节方知冷淡香:即晚年才懂得菊花的清高。 数朵:几朵。 三径:三条田间小路。 孤松:一株独立的松树。 傲寒霜:不怕冷霜的侵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菊自喻,借菊来写人,托物言志。全诗通过描写菊花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表现了诗人从年少时对菊花的喜爱,到中年后逐渐体会到菊花高洁品质的过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中山水的意境。 - 森森古木拂云门:森森,形容树木繁茂;古木,指年代久远的树木;拂,轻轻擦过;云门,山间云雾缭绕的地方。整句诗描述的是山间的树木繁盛,仿佛在轻轻擦过云雾缭绕的地方。 - 怪石嵯峨湿藓痕:怪石,指形状奇特的石头;嵯峨,形容石头高耸;湿藓痕,指石头上长满了苔藓的痕迹。整句诗通过描绘石头的形状和苔藓的生长,营造出一种山野的气息。 - 正喜郊原沾霢霂:正喜,非常高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中的竹子,通过诗句传达出作者对画中竹的喜爱之情和对其品格的赞美。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数竿和月碎摇金——形容竹子在月光下摇曳的姿态,如同黄金般闪闪发光。"数竿"是指竹子的数量不多,"和月"指的是与月光相映成趣,"碎摇金"则形容竹子随风摇曳时,仿佛黄金般熠熠生辉。 2. 霜净烟梢碧玉森——描述竹子在霜降后依然保持着绿色,就像碧玉一样清新、美丽
【注释】 即事:眼前所发生的事件。信书:相信的书籍。毕竟:终究,到底。目击身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寄语:告诉别人的话。挥毫:用笔写作。吟咏客:指吟诗作赋的人。依样画葫芦:比喻照抄照搬,毫无创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读了一些相信书本而不知实践的“信书”后,有感而发的一篇议论诗。首二句说,如果相信书本上所说的一切,那就不如不读书了;因为书上讲的都是过去的事,而现实是千变万化的
【注释】 胜迹:指有名的风景胜地。工部句: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轻绡:轻薄的丝织品。曲江:即曲江池,在长安城南。 草圣:指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他善写狂草,有“草圣”之称。 娥眉:这里借指美女。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友人张司马的草书题画而作。首联点出题意,指出张旭的草书已传到工部的诗里;颔联赞其笔力之强,能写出如生花妙笔一般的效果;颈联以“犹”字转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此题解答时,注意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分析。 “小阳春后北巡行,番女番童夹道迎”两句,写诗人在小阳春之后,北行途中,沿途所到之地,都有番女、番童夹道而迎接他。这几句描写了诗人的出巡路线和沿途所见之景。“小阳春后”即“小阳春”,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季节。《诗经·正月》:“四月秀,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汉书·武帝纪》载:“三月,上行自东郡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