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寒树老隐孤村,董子帷空故迹存。
千载有人频驻马,三年兹地不窥园。
【注释】
董子:西汉董仲舒,今人尊称他为“大文豪”。董子故里即董子(董仲舒)的故居。隐孤村:隐居在偏僻的小村落。董子帷空故迹存:董子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在已空空荡荡,只剩下他的遗迹了。千载:一千年。频驻马:多次停下来骑马。兹地:这里、这个地方。不窥园:不进来看看园中景致。
【赏析】
《董子故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古抒怀,通过对董子故里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之情。
首句以“云寒树老隐孤村”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云寒,形容天气寒冷;树老,指树木苍老枯黄;孤村,则让人联想到一个偏僻的小村落。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董子故里的独特景象。
颔联“董子帷空故迹存”,进一步展开了对董子故里的描述。董子,即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他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在已空空荡荡,只剩下他的遗迹了。这里的“帷空”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董子故居的破败景象,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
颈联“千载有人频驻马,三年兹地不窥园”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与董子故里的再次描绘。千载有人,指的是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曾经到访过董子故里;频驻马,则表达了他们对故居的兴趣和留恋之情。然而,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进入这个美丽的家园。这里,诗人用“频驻马”一词,既表现了他们的急切心情,又体现了他们对故居的向往。
尾联“三年兹地不窥园”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变化对董子故居的影响。经过三年的时间,这个美丽的家园仍然未曾被人探访,这不禁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
这首诗通过对董子故里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之情和对过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