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六人中独擅名,纲常为重一身轻。
大呼逆竖风云变,纸上如闻咤叱声。

【注释】

殉节录:指南宋末年文天祥等人的抗元事迹。廿六人:指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杨琏真伽、姜才等二十六人。纲常:指封建礼教和伦理纲常。身轻:比喻为国捐躯,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呼逆竖风云变:意思是文天祥等人被俘后,他们大声呼喊,使敌人感到畏惧,风云变幻。纸上如闻咤叱声:意思是在纸上仿佛能听见他们的斥责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记述了南宋末年以文天祥为首的26位志士仁人,在元兵攻陷临安时,坚决不投降,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全诗用词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26位志士仁人的崇敬之情。

首句“廿六人中独擅名”,是说在这26位志士仁人中,只有文天祥特别知名,其他的人并不为人们所熟知。这里“廿六人”指文天祥和他的同事将领及家属共27人,“廿”是二十的意思,这里指二十七人。“独擅名”是说文天祥特别出名,其他人没有他名气大。

二句“纲常为重一身轻”,“纲常”是指封建的伦理纲常,这里泛指道德和伦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这些人当中,文天祥最为突出,其他的人在道德伦理上并不比谁更优秀。这两句表面上似乎是说文天祥特别重视封建伦理纲常,实际上却是在赞美他的高尚道德品质,说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四句“大呼逆竖风云变”,“逆竖”指的是背叛朝廷的奸佞小人,这里指元兵。“风云变”指形势的变化。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文天祥等人被元兵俘虏之后大声呼喊,使得元兵为之惊恐,形势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两句是赞叹文天祥等人的勇敢精神,使他们的抵抗行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纸上如闻咤叱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纸上仿佛能听到他们的斥责声音。这一句是说文天祥等人在被俘以后仍然坚持着他们的正义立场,他们的行为如同在纸上发出的声音一样,让人感觉到他们的斥责之声。

这首诗是纪实性质的记叙文,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它赞扬了文天祥等26位志士仁人的崇高气节和英雄行为;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怀念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