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元
这首诗是明朝时期,由李攀龙和王世贞创作的《恭挽崇庆州牧赠中宪大夫常老先生三首其一》。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辽海深无极,一望无涯涘。 长白巫闾山,遥遥东西峙。 郁积与磅礴,生我常夫子。 正气得之天,节概砺于己。 磨砺数十年,学而优则仕。 甘棠荫充邑,弦歌遍闾里。 逆蛮肆跳梁,天兵下边垒。 奉檄典粮储,愿为天子使。 妖气翳日月,祸变仓卒起。 奋剑击凶酋,烈超介冑士。 致身报君恩,靡他诚自矢。
【注释】 殉节录:指南宋末年文天祥等人的抗元事迹。廿六人:指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杨琏真伽、姜才等二十六人。纲常:指封建礼教和伦理纲常。身轻:比喻为国捐躯,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呼逆竖风云变:意思是文天祥等人被俘后,他们大声呼喊,使敌人感到畏惧,风云变幻。纸上如闻咤叱声:意思是在纸上仿佛能听见他们的斥责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记述了南宋末年以文天祥为首的26位志士仁人
【注释】 崇庆:州名,今四川西昌。中宪大夫:唐官阶名。 长驱:大军远行。未得歼蛮戎:未能消灭蛮族的叛乱。歼,消灭;戎,这里指少数民族。夕岭军:在今四川西昌境内。军中落将星:军中陨落一颗将星。将星,旧时以将星坠地为军队战败之预兆。带甲雄师:身披铠甲、勇猛善战的军队。色尽墨:颜色像墨水一样。储粮佳士气如霆:储备粮食充足,士气如同雷霆。忠魂不逐虫沙没:忠贞的魂魄不会追随那被虫蛀的黄沙而沉没。大节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题爱吟草殉节录后 诗正清新酒正醇,风流儒雅乐天真。 谁知花县称名士,不意沙场作难臣。 辽海石麟常对月,锦江竹马漫迎春。 至今西土归王化,稍慰当年报主身。 逐句释义: 1. 诗正清新酒正醇,风流儒雅乐天真。 - 诗:指诗歌,此处指的是“殉节录”中的作品。 - 清新:形容诗歌的风格清新脱俗。 - 酒正醇:形容酒的品质纯正。 - 风流儒雅:描述诗人的文学修养和气质。 - 乐天真
读殉节录 瑶编读罢忆纯臣,血字幽光映册新。 不有莱峰传盛节,千秋知己更何人。 注释:读完《殉节录》,我不禁想起那些忠诚的臣子们,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用鲜血书写着自己的忠诚。如果没有莱峰这样的英雄,我们的国家将如何?那些忠诚的臣子,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赏析:这首诗以《殉节录》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烈士的深深敬意。诗人通过对《殉节录》的阅读,回忆起那些忠诚的臣子们
【注释】 崇庆:明英宗朱祁镇之号,明代皇帝的年号。 殉节录:指明景清的《靖难录》。景清,明初大臣,因忠于建文帝而被杀。 奋髯:形容人愤怒的样子。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说,崇庆忠贞光国步,武功文笔遍儒林。意思是说,崇庆忠贞,他的事迹光辉照耀国家,他的武功文章遍布儒林。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说,奋髯读罢频挥泪,激起平生节义心。意思是说他读完了《殉节录》之后,激动得频频流下泪水,激起了他一生的节义之心。
【注释】 读殉节录:指阅读关于忠诚于国家和君主,在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志士仁人的事迹或传记。 浣花云:即杜甫诗《蜀相》中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之“浣花溪”。 昭忠俎豆芬:指表彰忠诚的祭品香气浓郁。 张君传信史:指张籍的《古乐府》诗,其中记载了很多忠贞不渝的人的故事。 先生真不负铭勋:指的是杜甫自己。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君主奉献,他的名字被刻在了纪念碑上,成为了不朽的荣誉。 【赏析】
清溪一曲抱山村,里号栖霞产异人。 鹏奋九天云路近,星沈万里血光新。 孤忠耿耿蜀山月,遗恨绵绵昔岭春。 张许有灵应把臂,丹诚共诉不嫌频。 注释:在清澈的溪流中流淌着一片曲水,怀抱着山村;这里的村庄以“栖霞”命名,诞生了一位非凡的人。他如同鹏鸟展翅飞翔,直冲九霄云天,而他的星辰之星陨落于遥远的大地,带来了新的血光。他坚守忠诚之心如蜀山之月般明亮,他的遗恨绵延不绝仿佛昔日的春天。如果张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国士在战场上解兵谈诗,不忽视战事,他的诗歌和忠诚的精神一直镇守着生死情义。他的爱吟遗稿生前草草,忠节高标死后被旌扬。他去世后,他的魂魄游荡在哪里,墓门的松柏依然挺立。 注释: - 穷经:研究经典 - 国士:国家的人才或贵族 - 缓带经裘:穿着宽松的衣服去远征 - 诗赋:诗歌和赋 - 纲常:封建伦理纲常 - 爱吟遗著:对爱吟遗书的喜爱 - 忠节高标:忠诚和节操是高尚的品质 -
辽海深无极,一望无涯涘。 长白巫闾山,遥遥东西峙。 郁积与磅礴,生我常夫子。 正气得之天,节概砺于己。 磨砺数十年,学而优则仕。 甘棠荫充邑,弦歌遍闾里。 逆蛮肆跳梁,天兵下边垒。 奉檄典粮储,愿为天子使。 妖气翳日月,祸变仓卒起。 奋剑击凶酋,烈超介冑士。 致身报君恩,靡他诚自矢。 取义与成仁,庶几无愧已。 至今昔岭间,杀气迷烟水。 君灵何昭回,长庚此其是。 把酒奠秋风,魂兮归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