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林外酒旗飘,曾醉东风听绿幺。
昔日疏狂齐阮籍,几人勋业似班超。
草非指佞心终直,桐即知音尾已焦。
万事不能能饮酒,月明戏举玉杯邀。
【注释】
岁残:岁月已过,一年将尽。风雨满腹牢骚:形容心情烦闷,怨气冲天。拈笔长吟藉舒沈闷:借吟诵抒发心中郁结不平之气。藉,同“藉”。二首:指《和张仆射塞下曲》的第二、三两首。桃花林:即桃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境界。曾醉东风听绿幺:曾,曾经;醉东风,饮酒时听到东风之声;听绿幺,听春风的声音。齐阮籍:晋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文人,与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阮咸等并称为竹林七贤,他的性格疏狂,放旷不羁。勋业:功勋事业。班超:东汉时期的名将,曾任西域都护,被封为定远侯。草非指佞心终直:草,比喻人的品质;佞(nìnɡ),谄媚奉承的人;心终直,始终不改本性。桐即知音尾已焦:桐木做成的琵琶,因声音凄厉而著称,比喻知音难遇。尾已焦:已经烧焦了。万事不能能饮酒:指无法摆脱世俗的困扰,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喝酒。月明戏举玉杯邀:在明亮的月光下,戏弄着玉杯向月亮邀饮。
【赏析】
这是陶渊明晚年归隐田园时的一首抒怀诗,写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自然、友情的向往和追求。全诗风格豪迈洒脱,语言清新质朴,充满了诗人的才情和豪气。
第一联“岁残风雨满腹牢骚,拈笔长吟藉舒沈闷”,写诗人在岁末时分,面对狂风暴雨,心中充满了怨气和不满。诗人拿起手中的笔,开始长篇大论地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第二联“桃花林外酒旗飘,曾醉东风听绿幺”,写诗人在桃花林外饮酒赏景的情景。桃花林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境界,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诗人在这里喝酒,听着风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世界。
第三联“昔日疏狂齐阮籍,几人勋业似班超”,写诗人回顾历史上的名人,以阮籍和班超为例。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他的性情疏狂放逸,不受世俗束缚。班超则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他曾担任西域都护,被封为定远侯,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诗人通过这两个例子,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功名的追求。
第四联“草非指佞心终直,桐即知音尾已焦”,写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慨。这里的草比喻那些谄媚奉承的人,而桐则象征知音难遇。诗人感慨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没有找到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这种孤独感让他感到心力交瘁。
第五联“万事不能能饮酒,月明戏举玉杯邀”,写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人知道无法摆脱世俗的困扰,但仍然想尽情地饮酒畅饮。他在明亮的月光下,戏谑地举起玉杯向月亮邀饮,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气质。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友情的感慨,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和才情。这种豪放洒脱的风格和清新质朴的语言,使得这首诗成为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佳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对历史、友情的反思,展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它既体现了陶渊明的个性特点,又融入了他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