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檐铎雨初晴,云磴盘空接太清。
破殿一门吞岭色,小亭终古走江声。
渔樵来往能行意,仙佛虚无易得名。
石上棋残人散后,隔林落日挂铜钲。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游紫竹林禅院”,然后根据要求逐句翻译并概括其内容,分析其表现手法,最后鉴赏其思想感情。

本题要求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鉴赏诗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在具体答题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形象,分析其形象特点;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赏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评价该诗的主题及价值等。

  1. 游紫竹林禅院
    译文:丁东檐下的铎声刚停,雨过天晴,云气缭绕的石阶盘旋空阔,与太清宫相接。破败的殿门吞吐着岭上的景色,古老的亭子传来江上水声潺潺不绝。渔人和樵夫来往往来,行意自在,仙人和佛家之人虚无缥缈,容易得到名声。石上的棋局残局,人们散尽后,隔着林子落日悬挂于铜钲之上。
    【注释】
    丁东檐铎:丁东,古地名。唐李德裕镇浙西时建。因有铎声,故名。此指紫竹林禅院。铎(dǒu):古代一种乐器,形似铃而小。
  2. 紫竹林禅院
    译文:紫竹林禅院内香烟袅袅,钟声悠扬入耳。
    【赏析】
    首联写紫竹林禅院的景色:丁东檐下的铎声刚停,雨过天晴,云气缭绕的石阶盘旋空阔,与太清宫相接。“破殿一门”二句是说破败的殿门吞吐着岭上的景色,古老的亭子传来江上水声潺潺不绝。这两句写出了紫竹林禅院的幽静之美。
    尾联写游人在此流连忘返:渔人和樵夫来往往来,行意自在,仙人和佛家之人虚无缥缈,容易得到名声。“石上棋残人散后”,“石上棋残”是形容诗人游玩时的兴致,“石上”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隔林落日挂铜钲”则是写夕阳西下,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紫竹林禅院的情景。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写诗人在紫竹林禅院游玩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内心的愉悦之情。
    3.紫竹林禅院
    译文:紫竹林禅院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扬入耳。
    【注】紫竹林,又称“竹林寺”。位于浙江余姚县梁弄镇。始建于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初称“招提精舍”,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改名为“竹林寺”。梁末毁于火,至隋开皇九年(589)又重建。明洪武三年(1370)改今名。
    【赏析】
    此诗写游紫竹林禅院的所见所闻所感。首联写紫竹林禅院的景色:丁东檐下的铎声刚停,雨过天晴,云气缭绕的石阶盘旋空阔,与太清宫相接。“破殿一门”二句是说破败的殿门吞吐着岭上的景色,古老的亭子传来江上水声潺潺不绝。
    尾联写游人在此流连忘返:渔人和樵夫来往往来,行意自在,仙人和佛家之人虚无缥缈,容易得到名声。“石上棋残人散后”,“石上棋残”是形容诗人游玩时的兴致,“石上”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隔林落日挂铜钲”则是写夕阳西下,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紫竹林禅院的情景。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山林美景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