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令,一家血染粤贼刃。咸丰甲寅三月朔,贼旗蜂拥来何迅。
一炮已毁二黄纛,忽复小旗挥四阵。四阵四门乱云集,常山蛇难首尾应。
回身巷战贼盈衢,只手犹能戮枭獍。力尽成禽那肯屈,张巡原抱男儿性。
旁有一仆亲瞩目,先砍公头后公腹。后堂烈妇并烈女,五人同时遭残酷。
犹幸婴儿属乳母,天留一脉继良族。吁嗟乎!智者婢,义者仆,烈者妇,忠者牧。
滇南节义冠青犊。

【注释】

冠县令:指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

粤贼刃:指广东的太平军。

咸丰甲寅三月朔:即咸丰元年三月初一。

二黄纛:指两艘官船,黄旗是太平天国旗帜。

常山蛇难首尾应:指太平军中的将领难以统一指挥战斗。

回身巷战:指在巷战中与敌人背对背作战。

枭獍(jiù jìng):比喻凶残的人。

张巡原抱男儿性:意思是张巡原本是个有男子气概的人。

旁有一仆亲瞩目:意思是旁边有一个仆人亲自注视着他。

先砍公头后公腹:意思是先砍他的头,再砍他的肚子。

天留一脉继良族:意思是上天留下一根血脉,继续传扬好名声。

吁嗟乎!智者婢,义者仆,烈者妇,忠者牧:感叹那些有智慧、有仁义、有勇气、忠于国家的人。

滇南节义冠青犊:意思是云南的节义精神就像青牛犊一样崇高伟大。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咸丰元年春初,目睹太平军攻打杭州时所作,诗人借歌颂李秀成的壮举,抒发了对农民起义军英勇奋战的赞美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李秀成智勇双全,力斩敌将;第七句写其手下的将士们个个英勇;最后两句赞叹这些为正义事业而战的人们的高尚品德和崇高节操,赞扬他们为国家民族而战的忠诚精神和牺牲精神。

“冠县令,一家血染粤贼刃。”起笔点明题旨,指出这是一场由一家引起的血战。“咸丰甲寅三月朔”,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贼旗蜂拥来何迅”,写出了太平军兵强马壮,气势如虹,迅速逼近。“一炮已毁二黄纛”,说明战事已经十分激烈,双方打得不分上下。“忽复小旗挥四阵”,则描绘出一幅战场上的生动场面。“四阵四门乱云集”,既表现了太平军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也表现了作者对太平军力量的强大感到震撼和惊叹。“常山蛇难首尾应”,则进一步强调了太平军攻势之猛烈,如同一条巨蟒盘踞,难以应付。“回身巷战贼盈衢”,则描绘出一场巷战的紧张局面,敌人如潮水般涌来,令人防不胜防。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表达了太平军的势不可挡。

“只手犹能戮枭獍”,则是对太平军英勇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诗人以“枭獍”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危境,但仍然能够勇敢地面对敌人,展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作为旁观者对于太平军将士们的深深敬佩之情。

“力尽成禽那肯屈,张巡原抱男儿性。”这两句是对太平军将士们的赞颂,也是对他们英勇顽强精神的高度概括。诗人认为,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也不会屈服,这种男儿本色是值得敬佩的。

“旁有一仆亲瞩目,先砍公头后公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太平军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诗人用“旁有一仆”来形容太平军中还有其他人关注着战场的形势,而“先砍公头后公腹”则表现出了太平军将士们在战斗中的果断和勇敢。

“犹幸婴儿属乳母,天留一脉继良族。”最后两句是说,幸运的是还有一个婴儿被奶妈抱着,天意让这一脉血脉得以延续。这既是对太平军将士们的同情,也是对他们所做贡献的肯定。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激昂,通过对太平军将士们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同时,诗人通过赞美太平军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精神,表达了对正义事业的坚定支持和对人民英雄的深切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