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荒芜岂邃居,鸟巢鱼窟更安如。
逢人只合长缄口,避客终当讳读书。
船入竹中聊断问,兰生道上亦妨锄。
从今玩世休希阮,一唱猖狂计尚疏。
【注释】
- 偶感:偶然有所感触。
- 三径:指孔子的三条道路。三径者,通称“九经”中的“王制”。这里泛指民间小路。
- 邃居:幽静的居处。
- 鸟巢鱼窟:比喻隐士的住处。
- 逢人只合长缄口:遇到人只能沉默不语。
- 避客:逃避客人。
- 讳读书:忌讳读书。
- 船入竹中:船进入竹林之中。
- 兰生道上亦妨锄:兰花长在道路上也妨碍了耕作。
- 从今玩世休希阮:从今以后,我不愿效仿阮籍,沉湎于世事。
- 一唱猖狂计尚疏:一次狂放的歌唱,虽然计划周密但还显得粗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感慨和自我反省之作。诗人以“偶感”开篇,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认为,自己的隐居并非出于内心的追求,而是因为环境所迫。他的居所被鸟巢、鱼窟所占据,使得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宁静和和谐。然而,这种生活并不是他所向往的,他更愿意与外界保持距离,避免与人交往。他认为,遇到人只能沉默不语,因为与人交谈会让他感到烦恼和困扰。此外,他还认为,躲避客人也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
接下来的四句诗进一步展开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担忧。他认为,隐居生活虽然清静但也可能带来危险。例如,当船只驶入竹林时,他担心会打扰到正在那里劳作的农夫;而兰花生长在道路上,也会妨碍到人们的行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反映出他对于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诗则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他不愿意像阮籍那样沉迷于世俗,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消极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他认为,即使他做出了一次狂放的歌唱,但其中的计划却显得粗疏而不周密。这暗示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失望。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省。他通过对比隐居与世俗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他也通过自我反思,揭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