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砧与风笛,并作异乡声。
江月正当户,海云低压城。
草深萤乍出,树响鹊频惊。
志士多牢落,无为恨不平。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霜砧与风笛,并作异乡声。”

  • 霜砧:通常指的是用木材制成的捣衣工具,常在寒冷的夜晚用于敲打以帮助去除衣物上的污渍。
  • 风笛:一种长笛,常用来演奏音乐,尤其在户外活动中如节日或庆典中。
  • 异乡声:表达了诗人身处外地,听到的是异地的声音,即他国的音乐。

第2句:“江月正当户,海云低压城。”

  • 江月:特指长江上月光映照的景象。
  • 正当户:形容月亮正好照在窗前,形成美丽的夜景。
  • 海云:可能是指海边的云彩或来自海洋上空的云层。
  • 低压城:形容云层很低,几乎接触到了地面,增加了夜色的幽深和静谧。

第3句:“草深萤乍出,树响鹊频惊。”

  • 草深:草丛浓密,夜幕下显得格外幽暗。
  • 萤乍出:萤火虫刚刚出现,点亮了一些区域。
  • 树响鹊频惊:描述树上鸟儿因不寻常的声音而惊慌逃逸的情景。这里的“鹊”指的是喜鹊,通常在夜间鸣叫。

第4句:“志士多牢落,无为恨不平。”

  • 志士:这里指有理想和抱负的人。
  • 多牢落:意味着很多志士遭遇挫折或困难,生活并不如意。
  • 无为恨不平:表达了尽管面对逆境,但仍保持希望和正义感,不为不平之事感到怨恨。

译文

霜打的木槌和吹来的笛声,共同奏出了异乡的旋律。
江边的月亮正照着门户,海面上的云彩低垂压向城市中心。
草丛深处萤火虫初现,树木间喜鹊频繁受到惊吓。
有志之士往往命运多舛,无需因为不满而心怀怨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异乡生活的感慨。诗中的“异乡声”、“江月”、“海云”,不仅是视觉和听觉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这些意象,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不同环境中的所思所感,以及他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