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莽无痕,云峰失故态。
猗与苎萝女,遽尔施粉黛。
【注释】
湖水:指西湖。莽、失:皆无,没有。云峰:山的峰顶云雾缭绕。猗(yī):长的样子。苎萝(zhòu luó):古传说中的女子,以采药为业。遽尔:突然。施粉黛:搽胭脂搽粉。粉黛:古代妇女化妆用的白色颜料。
【赏析】
此诗描绘了西湖在冬日里雪景的美景。首句写湖面无痕迹,第二句写山峰失原态,第三句写一个女子,突然搽粉涂黛。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形象鲜明生动。
湖水莽无痕,云峰失故态。
猗与苎萝女,遽尔施粉黛。
【注释】
湖水:指西湖。莽、失:皆无,没有。云峰:山的峰顶云雾缭绕。猗(yī):长的样子。苎萝(zhòu luó):古传说中的女子,以采药为业。遽尔:突然。施粉黛:搽胭脂搽粉。粉黛:古代妇女化妆用的白色颜料。
【赏析】
此诗描绘了西湖在冬日里雪景的美景。首句写湖面无痕迹,第二句写山峰失原态,第三句写一个女子,突然搽粉涂黛。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形象鲜明生动。
诗句解读 1 "少微星忽陨寒芒,天丧斯文巨壑藏。" 注释:这里提到的“少微星”可能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象征着指引与智慧的光芒。而“寒芒”则可能形容星星的冷冽或锐利光芒。“天丧斯文”表示天空失去了这股文化与智慧的光辉。“巨壑藏”意味着在巨大的深渊之中,这股光辉被隐藏了。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一个伟大人物的突然离世感到深深的哀伤和遗憾,同时暗喻其留下的智慧和影响如同北斗星一般照耀着人们
【注释】 怀藻:即张怀,字怀藻。张籍之妹。姊书:指张怀的书信。 河桥:在河南滑县,古时送别之地。 数载:数年。 生死隔:生与死的距离。 屠龙技:比喻高深的技艺。 处世:处身于人世间。 失马翁:比喻失去机会的人(马翁:战国时期燕昭王曾梦见神人给他一匹千里马,后来被秦国所夺,他后悔没有听谋士郭隗的话来招揽人才)。 无恙否:平安吗? 惆怅对飞鸿:形容思念友人的心情,如同对飞翔的鸿雁一样。 【赏析】
【注释】 连朝掩扉卧:一连几天,整天关着门躺着。襟怀殊怏怏:胸怀郁结不畅快。重阴昼亦昏:浓密的云层笼罩着大地,白天也显得阴沉。远色润书幌:远处的山色映照在窗户上,使室内充满山色。檐溜送清响:屋檐滴水声清脆悦耳。开帘得奇观:推开窗帘,眼前展现出一幅奇异的景象。林木何苍莽:树木多么苍劲茂盛。岂徒眼界新:不仅仅是耳目一新而已。足使神情爽:足以让人精神焕发、心情舒畅。拥鼻一微吟
【诗句释义】 明湖浩渺万顷秋,荻花红蓼萦汀洲。 朝霞散彩旭日上,鸣榔棹出千渔舟。 招呼齐起布巨网,回旋水面风飕飗。 锦鳞泼剌骇欲道,乱抛玉尺惊眠鸥。 渔人生小江湖惯,拍天翠浪相沉浮。 长笛一声烟际起,笑歌归去笭箵收。 云峰不动卧寒碧,浴凫飞鹭还悠悠。 【译文】 明湖水波浩渺广阔无边,红蓼花和荻花环绕着小洲。 早晨的朝霞映照着五彩斑斓的云彩,渔船上的渔民在朝阳下扬帆出发。
【注释】 湖水:指西湖。莽、失:皆无,没有。云峰:山的峰顶云雾缭绕。猗(yī):长的样子。苎萝(zhòu luó):古传说中的女子,以采药为业。遽尔:突然。施粉黛:搽胭脂搽粉。粉黛:古代妇女化妆用的白色颜料。 【赏析】 此诗描绘了西湖在冬日里雪景的美景。首句写湖面无痕迹,第二句写山峰失原态,第三句写一个女子,突然搽粉涂黛。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形象鲜明生动
怀藻姊书来询近况赋此代柬 含毫每欲写相思,一纸离愁不自持。 连月江山频入梦,经旬镫火罢谈诗。 浮云世态无今古,流水韶光感岁时。 一语寄君应绝倒,此生竟为读书痴。 注释: 1. 怀藻姊书来询近况赋此代柬:这是一首写给姐姐的书信,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 2. 含毫:指拿起笔。 3. 一纸离愁不自持:意味着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心情难以自抑。 4. 连月江山频入梦:意思是连续几个月
【注释】 绣枕:绣花的枕头。垂云梦乍醒:像被云雾笼罩,恍如在梦中一般。侍儿:侍女。憨睡:指侍女睡得很熟。搴裳:提起衣裳。更: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赏析】 此诗为闺怨诗。首句“绣枕”是女子的一种生活用品,用锦做成的枕头,绣有各种花纹,以作装饰之用。“垂云”,形容其高。“梦乍醒”说明女子刚刚从梦中醒来。第二句写女子惊醒后的情景,侍女睡得很熟,触到床帷就醒了过来。“憨”字写出侍女天真可爱的神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最后指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根据上下句的提示来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 参考答案: 【翻译】 在城南偏僻的地方
早春湖上遇雨 诗句: - 山色空蒙雨更幽,落镫风里作春游。 - 剧谈往事浑忘倦,每恋清吟为少留。 - 云起忽遮岩畔寺,烟迷时下水边鸥。 - 徘徊未识梅花面,可是归舟载得愁。 译文: - 山上的景色朦胧而空灵,细雨让景色更加幽深。在风中行走着,我仿佛在春天中游玩。 - 过去的事情让人津津乐道,但已经忘记了疲倦。每一首诗都让我感到愉悦,想要停留下来。 - 忽然之间,云彩遮蔽了山边的寺庙
【解析】 “剪纸为形骨相寒,常依稚子博悲欢”意思是:剪纸做成的风筝骨架很冷清,常依偎在小孩子的身边来感受悲欢。“剪纸为形骨相寒”中的“形骨”指形状,“骨相”指骨骼,是说风筝的形状像人的骨骼一样。“稚子”指小孩。 【答案】 译文:用剪纸做出的风筝骨架很冷清,常依偎在小孩子的身边来感受悲欢。 赏析: 此诗以写风筝起兴,由物及人,写出了风筝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孩子的深深关爱之情
西湖偶作 故园篱豆绽凉风,酒簿衣单古寺中。 正恐秋声听不得,清霜禁杀络丝虫。 注释: 1. 篱豆:篱笆上的豆花。 2. 凉风:凉爽的秋风。 3. 酒簿:记录饮酒时间的账簿。 4. 衣单:衣着简陋。 5. 古寺:古老的寺庙。 6. 清霜:初冬的寒霜。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景物的怀念之情。首句“篱豆绽凉风”描绘了篱笆上豆花盛开的景象
西湖将军歌 秀江春色与历史英雄交织 1. 诗歌原文 - 秀江桥下春水生,缘桥几曲春花明。 - 燕山大将开幕府,千里不闻枹鼓惊。 - 当年挟策上金殿,幸夺翘关走飞电。 - 仗下看披雕锦衣,宫门却赐花菰箭。 - 十年宛马塞上骑,亲随部曲渔阳儿。 - 桑干风雪控弦去,犹听阿亸当横吹。 - 龙骧南下定三蜀,遂驾楼船遣杨仆。 - 湖东既镇后湖西,每见投壶理军曲。 2. 译文解析 - 在秀江桥下
西湖歌送友 君不见,西湖流水碧于玉,莎草如烟绕湖绿。 西泠桥边花正开,落花片片随风来。 木兰艇子蜻蛉尾,擢入花间三十里。 垆头少妇调银筝,娇歌一曲最有情。 当窗卷却青绡幕,花香水气传歌声。 行人日午相倚听,劝尽丝绳双玉瓶。 仙郎家近西湖住,暂假南行赋归去。 燕台日落风凄凄,道旁相逢惜解携。 羡君南行向湖堤,向湖堤,策马蹄。 湖水平,湖草齐。 【注释】 君:对朋友的敬称。见:同“鉴”,看见
诗句原文: 苏小门前杨柳新,西林桥下水粼粼。 琵琶只在盲婆手,不见西湖愁杀人。 译文诠释: 苏小门旁的柳树刚刚吐绿,西林桥下的水面波光粼粼。 琵琶女只弹奏给瞎子听,但看不见西湖的愁苦足以致命。 注释解析: - 苏小门: 指古代著名的女子苏小小所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西湖边的某个著名景点或建筑。 - 杨柳新: “杨柳”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此处形容春日里柳树的新绿。 - 西林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买得甘瓜又买齑,莫道甘苦不相宜。 前山空有胭脂岭,不上唇来那得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序】 《西湖竹枝词》是南宋时期诗人黄公望所作,以描写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诗作。该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注释】 1. 甘瓜:甜瓜。 2. 齑:一种调料,由盐和醋混合而成。 3. 胭脂岭
湖头阑干一样铺,湖上一色好当垆。莫寻桥畔红阑子,只认门前白项乌。 这首诗是《西湖竹枝词》中的第十一首,由元代诗人杨维祯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通过对湖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第一句“湖头阑干一样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湖头的景象,仿佛可以看到湖边的栏杆如同棋盘般整齐地铺展开来。这里的“一样铺”不仅形容了栏杆的布局
石新妇在钓渔矶,桃花为面竹为衣。 面上桃花有时落,湖边望郎何日归。 注释:在西湖的一个钓鱼小岛上居住着一位名为石新妇的女子,她的面容像桃花一样美丽,穿着用竹子编织的衣服。她的面容时而绽放,时而凋零,就像桃花的盛开和凋零一样。我每天都在湖边眺望着远方,期待着她能早日归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诗人以石新妇的形象作为引子
阿侬不上采菱船,只买白藕种红莲。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 注释: - 阿侬:这里指的诗人自己,或者泛指那些不参与采菱的人。 - 上采菱船:指的是古代女子在采菱时乘坐的船,是一种水上劳动的工具。 - 只买白藕种红莲:诗人选择购买白藕来种植,而不是直接去市场上购买红莲。 -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这里的莲花和荷叶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而荷花的种子(藕)则是由荷叶包裹生长出来的。
诗句:青骢油壁漫相寻,只在前山松树林。 注释:青色的马(青骢)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译文:青色的马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青骢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在寻找一个特定的人。这个特定的人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这首诗通过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同时
注释:湖边堤上,风一吹便生起波澜,女儿们沿着堤路行走。她们走到堤上,想回去,但可惜绿草紧紧地抱着裙子的腰身。 赏析:这首《西湖竹枝词·其十七》是一首描绘女性春游西湖景色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湖堤上行走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女子的娇媚形象。其中"可怜绿草抱裙腰"一句更是妙笔生花,将女子与自然景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句释义】 明湖浩渺万顷秋,荻花红蓼萦汀洲。 朝霞散彩旭日上,鸣榔棹出千渔舟。 招呼齐起布巨网,回旋水面风飕飗。 锦鳞泼剌骇欲道,乱抛玉尺惊眠鸥。 渔人生小江湖惯,拍天翠浪相沉浮。 长笛一声烟际起,笑歌归去笭箵收。 云峰不动卧寒碧,浴凫飞鹭还悠悠。 【译文】 明湖水波浩渺广阔无边,红蓼花和荻花环绕着小洲。 早晨的朝霞映照着五彩斑斓的云彩,渔船上的渔民在朝阳下扬帆出发。
【注释】 连朝掩扉卧:一连几天,整天关着门躺着。襟怀殊怏怏:胸怀郁结不畅快。重阴昼亦昏:浓密的云层笼罩着大地,白天也显得阴沉。远色润书幌:远处的山色映照在窗户上,使室内充满山色。檐溜送清响:屋檐滴水声清脆悦耳。开帘得奇观:推开窗帘,眼前展现出一幅奇异的景象。林木何苍莽:树木多么苍劲茂盛。岂徒眼界新:不仅仅是耳目一新而已。足使神情爽:足以让人精神焕发、心情舒畅。拥鼻一微吟
【解析】 “剪纸为形骨相寒,常依稚子博悲欢”意思是:剪纸做成的风筝骨架很冷清,常依偎在小孩子的身边来感受悲欢。“剪纸为形骨相寒”中的“形骨”指形状,“骨相”指骨骼,是说风筝的形状像人的骨骼一样。“稚子”指小孩。 【答案】 译文:用剪纸做出的风筝骨架很冷清,常依偎在小孩子的身边来感受悲欢。 赏析: 此诗以写风筝起兴,由物及人,写出了风筝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孩子的深深关爱之情
虞山绝顶茶 品味自然,静中生香 1. 从来尘外物 - 清心寡欲,远离尘嚣 - 静中生香,超然物外 2. 每向静中生 - 心境宁静,自然清香扑鼻 - 无扰安宁,自得其乐 3. 味胜真堪惜 - 茶香四溢,令人陶醉 - 珍稀之物,难以多得 4. 风高莫敢名 - 低调内敛,不张扬 - 珍爱如宝,默默无闻 5. 睡魔偏合破 - 喝茶助眠,放松身心 - 打破困顿,迎接新晨 6. 羽翼自然成 - 品茗养身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第一山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和内心感受。 诗句注释: 1. 层山窈窕削芙蓉 - 描述了山势起伏,如同芙蓉般美丽。 2. 灵秀真于此地钟 - 表示这个地方灵气充沛,自然之美。 3. 急雨声飞晴涧水,洪涛响落碧岩松 - 描述了暴雨过后的景色,雨水落在清澈的溪涧中,发出清脆的声音,而巨大的瀑布冲击着青翠的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4. 鹿穿红叶林间去,人在斜阳洞口逢 - 描述了夕阳下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霜砧与风笛,并作异乡声。” - 霜砧:通常指的是用木材制成的捣衣工具,常在寒冷的夜晚用于敲打以帮助去除衣物上的污渍。 - 风笛:一种长笛,常用来演奏音乐,尤其在户外活动中如节日或庆典中。 - 异乡声:表达了诗人身处外地,听到的是异地的声音,即他国的音乐。 第2句:“江月正当户,海云低压城。” - 江月:特指长江上月光映照的景象。 - 正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