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松杉劲,场空黍稷收。
回云余暮雨,古大畏寒秋。
寂寂村烟断,荒荒野水流。
兵戈身已老,忍泪向旄丘。
西郊
霜落松杉劲,场空黍稷收。
回云余暮雨,古大畏寒秋。
寂寂村烟断,荒荒野水流。
兵戈身已老,忍泪向旄丘。
【注释】
- 霜落:霜降,即秋季开始,天气变冷。
- 劲:坚强不屈。
- 场:打谷场,收割的场地。
- 古大:高大。
- 畏寒秋:害怕寒冷的秋天。
- 寂寂:寂静无声。
- 荒荒野水:荒废的野外河流。
- 兵戈:武器,这里指战争。
- 身已老:身体已经衰老。
- 忍泪向:忍受泪水,面对。
【译文】
秋天到来,霜降覆盖着松树和杉树,打谷场上空无一物。
黄昏过后,云朵飘散,留下了余下的雨水,高大的山岭畏惧着寒风和秋天的来临。
寂静无声的村庄上空烟雾四散,荒芜的田野里水流声不绝如缕。
历经战火与沧桑,我已经年华老去,只能忍受泪水面对着曾经的战场——旄丘。
【赏析】
这首诗以“西郊”为题,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中通过霜降、场空、暮雨、寒秋等关键词,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秋日景色。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联“霜落松杉劲,场空黍稷收”,描述了西郊秋天的景象。霜降意味着天气变冷,树木更加挺拔;打谷场上没有了谷物,一片荒凉。这里的“霜落”与“场空”相呼应,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空旷。
颔联“回云余暮雨,古大畏寒秋”,进一步描绘了天空的变化。傍晚时分,云彩被晚霞染红;而高耸入云的山峰,则让人感受到冬天临近时的寒意。这里的“古大”可能是指山峰古老且壮观,而“畏寒秋”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冬天的恐惧之情。
颈联“寂寂村烟断,荒荒野水流”,则转向了村庄和河流的景象。村庄中的烟雾已经消散,只剩下寂静;荒废的田野上,只有水流的声音在回响。这里的“村烟断”与“水流”相互映衬,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萧条的氛围。
尾联“兵戈身已老,忍泪向旄丘”,则是诗人情感的爆发。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他已经变得苍老不堪,只能忍受着泪水面对着那些曾经的战场。这里的“兵戈”不仅指代战争的武器,也暗指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而“向旄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的“霜落”、“场空”、“暮雨”、“寒秋”等词汇,都带有浓厚的自然色彩,使得整首诗显得清新而又略带忧伤。而最后一句“兵戈身已老,忍泪向旄丘”,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