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风光惨不支,崖山波浪浩无牙。
当年国势凌迟甚,争怪诸贤唱攘夷。

这首诗是明朝文学家钱谦益创作的读史二十首的第八首,诗中的五国指的是元朝灭亡时的五个地方势力。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

原诗:
五国风光惨不支,
崖山波浪浩无牙。
当年国势凌迟甚,
争怪诸贤唱攘夷。

翻译:
五个国家的风光惨不忍睹,
崖山的波浪浩渺无边。
当年国家形势危急,
却怪那些英雄豪杰主张抵御外患。

注释:

  • 五国风光惨不支:指五国(可能是指南宋、元等)的风光已经无法支撑下去,景象悲惨。
  • 崖山:指的是元朝末年的最后抵抗地点——崖山。
  • 当年国势凌迟甚:指当年国家形势极其危急。
  • 竞(jìng)怪诸贤唱攘夷:指当时的人们惊讶于有志之士主张抵御外敌。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在元朝末年,五个国家(可能是南宋、元等)的风光已经无法支撑下去,景象悲惨。而在那个时期,国家形势极其危急,但却有人质疑那些英雄豪杰的主张,认为他们应该主张抵御外敌。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历史变迁的反思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