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
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
天阊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
只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
村居书感,次嵩甫韵
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
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
天阊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
只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
【译文】
天地广阔而苍茫,正是风尘滚滚的时代,唯有依靠那些有能力、能挽狂澜的人才行。
哪里能找到一个可以避世的桃源?不如就安心过着简朴的生活,享受清贫的乐趣吧。
天门山辽远而险峻,让我感到忧愁,好像有人用唾沫在墙壁上呵气似的;国家的形势也像那架着薪柴的房子一样,随时可能倒塌。
恐怕到了南阳,也难以安稳地度过一生。因为中原地区还到处都是战马和军队,等待着我们前去平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村居时所作,通过抒发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担忧。
首联“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大背景:天下动荡,风云变幻,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也是对个人责任的承担。
颔联“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观点。他认为,虽然桃源是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他主张应该安心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清贫的乐趣。这是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对于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
颈联“天阊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描绘了当时国家的形势:天门山辽远而险峻,让人感到忧郁;国家的形势也像那架着薪柴的房子一样,随时可能倒塌。这既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也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预测。
尾联“只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他认为,如果到了南阳,也难以安稳地度过一生。因为中原地区还到处都是战马和军队,等待着他们前去平定。这是一种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也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考量。
整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描绘和自己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担忧。同时,这首诗也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