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笛里变声多,戎马书生罢枕戈。
身似伯鸾犹赁庑,人因康节有行窝。
山中泉石千秋在,海上风云一梦过。
沦落只今君勿笑,不能绛灌不随何。
次韵答伯群二首
阳关笛里变声多,戎马书生罢枕戈。
身似伯鸾犹赁庑,人因康节有行窝。
山中泉石千秋在,海上风云一梦过。
沦落祗今君勿笑,不能绛灌不随何。
诗句释义
- 阳关笛里变声多:描述了阳关的笛声中变化的声音很多。
- 戎马书生罢枕戈:描述了一个身处战场的书生不再需要持枪睡觉的场景。
- 身似伯鸾犹赁庑:比喻像伯鸾(古代贤士)一样依靠别人的房屋生活。
- 人因康节有行窝:表示因为康节(历史人物康生)有住所可以居住。
- 山中泉石千秋在:意味着山上的泉水和石头历经千年依旧存在。
- 海上风云一梦过:形容海上的云和风如同一场梦般过去。
- 沦落祗今君勿笑:表达了即使处境困难也请不要嘲笑。
- 不能绛灌不随何:表示如果不能像卫青或霍去病那样跟随皇帝征战,就感到无地自容。
译文
阳关的笛声中充满了各种声音,而那些身在战场上的书生们已经不再需要用剑来保护自己了。他们就像古代的贤士伯鸾一样,暂时居住在别人的房屋中,而我则像康节一样,有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山上的泉水和石头经历了千年仍然静静地存在,而海上的风云变幻,就如同一场梦幻一般迅速消逝。尽管我的处境已经沦落,但我仍不愿看到别人因此而嘲笑我。如果不能像卫青、霍去病那样跟随皇帝征战,我就感到无比羞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阳关笛声的描述引入了战争的氛围,紧接着通过“戎马书生罢枕戈”展示了士兵们的辛劳与无奈。接着诗人以“身似伯鸾犹赁庑”和“人因康节有行窝”两句表达了自己对现实困境的妥协和对他人安适生活的羡慕。诗中多次提到的山水景象,不仅增添了文学色彩,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永恒不变的美的向往。最后一句“沦落祗今君勿笑,不能绛灌不随何”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悲观态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丘逢甲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时代动荡下个体挣扎的深刻反映。诗中使用了大量典故,如“伯鸾”“康节”,这些都是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用以象征诗人自身的境遇和追求。这种使用典故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