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竹哀丝愧谢公,天涯小聚感萍蓬。
客愁寒食东风柳,农占荒年二月桐。
异域江山开画本,新交音问托诗筒。
吟情锐减因忧旱,惆怅南云火样红。

【诗句注释】

豪竹哀丝愧谢公:豪竹、哀丝,指悲壮的乐声。愧谢公,指愧对谢安(字安石)。

天涯小聚感萍蓬:天涯,指天边;小聚,指短暂的聚会。感萍蓬,指感叹飘泊无定。

客愁寒食东风柳:客愁,指游子之愁;寒食,指寒食节;东风柳,指春风中摇曳的柳条。

农占荒年二月桐:农占,指农民占卜;荒年,指荒年。二月桐,指春天的桐花。

异域江山开画本:异域,指远方;江山,指自然景色。开画本,指如同画卷一般。

新交音问托诗筒:新交,指新结识的朋友;音问,指书信或消息;诗筒,指诗简。

吟情锐减因忧旱:吟情,指吟咏时的情怀;锐减,指迅速减少;因忧旱,指因为担忧干旱而减少了吟咏时的情怀。

惆怅南云火样红:南云,指南方的云彩;火样红,指红色如火般鲜艳。

【译文】

豪壮的竹笛声和哀伤的丝弦声,让惭愧地谢绝了与谢安(字安石)的相聚。在遥远的天边,我们只是短暂的相聚,却感到像漂浮的浮萍一样无依无靠。

客居他乡,我深感寒食节时春风中摇曳的柳树之愁;农民占卜时,又为荒年的二月桐花而忧心忡忡。

我在远方的异域看到美丽的山水风景如同画卷一般展开,但新的友谊和消息都寄托在诗歌里。

我的吟咏之情迅速减弱,因为我担忧干旱而无法继续吟咏。我只能在惆怅地望着南方的云彩时,感受到它们如火一样鲜艳的美丽。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酬答竹坪的。竹坪的“豪竹哀丝”句,诗人没有立即作出正面回应,而是先发感慨:“天涯小聚感萍蓬。”这四句诗,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工整。首句以“豪竹”“哀丝”两词起兴,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谢公”即谢安(320—385),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音乐家。谢安有清谈之风,好音乐,常与友人在西园弹琴赋诗。“愧谢公”意谓自己愧对谢安,因为谢安有清谈雅量、善解人意,而他却没有这样的雅量和才华。次句“天涯小聚”,承上启下,说明自己的游子之愁。三、四句“客愁”、“农占”、“二月”三组词语,一气呵成。诗人把游子之愁、农人之苦、季节之易等不同方面的愁绪融会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共同的忧虑——担心天下百姓受饥馑之苦。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中间两句,写诗人在异乡看到的景物以及听到的声音:“异域江山开画本”,“新交音问托诗筒”。这两句诗写景状物都很生动、形象。“异域江山开画本”,意思是说诗人眼前所见的江山美景,就像画卷一般展开。“新交音问托诗筒”,意思是说诗人与朋友之间的通信联系,就像用诗简寄托思念一样。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吟情锐减因忧旱,惆怅南云火样红。”“吟情锐减”,意思是说诗人的吟咏之情锐减,这是因为他忧心于旱灾。“南云火样红”,意思是说因为担心旱灾,所以南边的云彩也变得火样红了,暗喻旱灾给人们带来的灾害。这两句诗,既是对前面所写的游子之愁、农人之苦的概括,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高远,情感真挚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